第72頁(第1/2 頁)
時間一直到了中午,朱元璋才終於聽到虎頭山頂上傳來了一聲巨吼:&ldo;殺啊!&rdo;
隨後,山坡上頭攢動,幾百個人擠成一團,從山坡上衝殺了下來。這些人一眼就可以看出來是附近的村民,他們身上穿著粗麻布衣,衣服裁剪得很短,露出胳膊和小腿,這是為了方便下田的時候穿的衣服。他們手上的武器很混亂,有人揮舞著鐵犁、有人揮舞著鋤頭、有人拿著鐮刀、有人拿著扒糞用的竹扒……
他們的衝鋒很沒章法,大抵上就是一堆人堆在一起,仗著人多勢眾的氣勢,向前亂跑。跑得快的就到了前面,跑得慢的就落在了後面,短短的一小段山坡,前後就拉開了很長的距離。若是與正規的官兵交戰,這前後的落差,就足以帶來致命的破綻,只需要從側翼派一小隊騎兵穿插進前後交結的地方,就可以將這些村民分割成兩半,然後輕易地殲滅。
想到這裡,朱元璋啞然失笑,我對著一堆村民計算什麼陣形?他們若是會擺陣形,那才真的是怪事了。
這時城門邊的兩個老卒已經看到了虎頭山上衝下來的亂民,他們用茫然無神的眼神看向村民們,還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過了好幾息時間,守門的老卒才明白,有人造反殺過來了……
兩名老卒既沒有立即關閉城門,也沒有連敲響梆子示警,直接往著路邊的狗沿裡一鑽,躲起來了。縣城裡沒並沒有軍隊駐守,他們知道就算關上城門或者敲梆子示警也是沒用的,惹怒了造反的暴民,除了送掉自己的性命之外沒有別的好處。
有些不瞭解古代駐軍情況的朋友,或者是喜歡玩戰略遊戲的朋友,會誤以為古代的軍隊都是駐紮在城池裡的……其實這種看法有誤。明朝的時候,軍隊通常都不會駐紮在城市裡,而是駐紮在城外十幾裡或者幾十里遠的軍戶所裡。
這些駐軍的地方被稱之為&ldo;堡&rdo;,取的名字大抵上都是&ldo;抗倭堡&rdo;、&ldo;拒虜堡&rdo;、&ldo;鎮羌堡&rdo;這種味道,一看名字就知道這個堡是幹嘛的。例如&ldo;抗倭堡&rdo;,在嘉靖年間,江南沿岸倭寇作亂那會兒建得最多,沿著海岸線一修就是五十九個,到現在還有被完整儲存下來的&ldo;抗倭堡&rdo;。這些駐軍的堡壘旁邊還有大片的軍屯田,供給軍戶們耕種。
碰上有戰事的時候,文官們拿著調令到堡裡,才能將軍隊請出來進駐到城市,平時軍隊是絕對不能跑到城裡去溜達的。
像農民起義這種陡然而發的事件,本地的駐軍根本來不及反應,等到附近的堡壘接到軍令,黃花菜兒都涼了。所以經驗豐富的老卒看到亂民來了,想也不想,先躲起再來說,在官兵反應過來之前,一切抵抗都是徒勞的。
朱元璋看到坡上的村民們越沖越近,鄭彥夫沖在最前面,手裡揮舞著殺豬刀,他的表情看起來十分狂熱,跟在他後面的村民們也如他一般,滿臉通紅,興奮之情彷彿要滿溢位來。
有著豐富農民起義經驗的朱元璋只一眼就看出來,這正是農民起義威力最大的時刻,一窮二白,什麼也沒有的農民,投身起義軍的第一仗往往帶著這種狂熱的表情。他們什麼也沒有,活不下去了才挺身造反,這個時候滿臉子都是拿命去拼的念頭,誰也無法阻擋他們手裡的農具……
狂湧的農民們從山坡上衝下,轉眼到了城門前,城門是開著的,但是鄭彥夫依然對著開啟的城門重重地踢了一腳,&ldo;碰&rdo;地一聲巨響,他踢得厚木板制的城門發出一聲巨響,震得旁邊的人雙耳嗡嗡作響。
城門邊本來就沒有行人,所以並沒有出現行人鳥獸散的場景,倒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