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部分(第1/5 頁)
的應該比紂王的更多。漢軍討代王莽,進軍昆陽,死者以萬數,軍隊到漸臺,地上淌的血已經淹沒了腳趾。可是社會上卻偏偏要說周武王奪取天下,連兵器的鋒刃上血都沒有沾,這並不是事實。
【原文】
25·9傳語曰:“文王飲酒千鍾(1),孔子百觚(2)。”欲言聖人德盛,能以德將酒也(3)。如一坐千鍾百觚,此酒徒,非聖人也。飲酒有法(4),胸腹小大(5),與人均等,飲酒用千鍾(6),用餚宜盡百牛,百觚則宜用十羊。夫以千鍾百牛、百觚十羊言之,文王之身如防風之君(7),孔子之體如長狄之人(8),乃能堪之(9)。案文王、孔子之體,不能及防風、長狄。以短小之身,飲食眾多,是缺文王之廣,貶孔子之崇也。
【註釋】
(1)鍾:古代裝酒用的圓形壺。
(2)觚(g&孤):古代一種口大腰細高圈足的盛酒器,盛行於商代和周初。
(3)將:這裡是駕駛、控制的意思。
(4)法:規矩。飲酒有法:是指喝多少酒,用多少下酒菜,是有一定規矩的。
(5)《太平御覽》八四五引《論衡》文“胸”前有“聖人”二字,可從。
(6)用:吃,喝。
(7)防風:即防風氏。傳說是夏禹時的諸侯國,其君主身材高大,一節骨頭能裝滿一車。參見《國語·魯語下》。
(8)長狄:傳說是古代的一個少數民族,一般人身高五丈多。
(9)堪:經得起,受得住。
【譯文】
社會上流傳的話說:“周文王能喝千鍾酒,孔子能喝百觚酒。”這是想說聖人道德崇高,能夠以道德來控制酒。如果一坐下就要喝一千鍾一百觚,這是酒徒,不是聖人。喝酒有一定的規矩,聖人胸腹的大小,跟常人一樣,如果喝酒要吃千鍾,吃的下酒菜就應該吃完一百頭牛,如果是吃一百觚酒那麼就應該吃完十隻羊。拿吃千鍾酒百頭牛、吃百觚酒十隻羊來說,周文王的身體要像防風氏的君主,孔子的身體要像長狄人一樣,才能受得住。考察周文王和孔子的身體,不可能達到防風君和長狄人那樣高大。以矮小的身體,吃許許多多的東西,這就損害了周文王道德的廣大,貶低了孔子道德的崇高。
【原文】
25·10案《酒誥》之篇(1):“朝夕曰:‘祀,茲酒(2)。’”此言文王戒慎酒也。朝夕戒慎,則民化之。外出戒慎之教(3),內飲酒盡千鍾(4),導民率下,何以致化!承紂疾惡(5),何以自別!且千鍾之效,百觚之驗,何所用哉?使文王、孔子因祭用酒乎,則受福胙不能厭飽(6);因饗射之用酒乎(7)?饗射飲酒自有禮法(8);如私燕賞賜飲酒乎(9),則賞賜飲酒宜與下齊。賜尊者之前,三觴而退(10),過於三觴,醉酗生亂(11)。文王、孔子,率禮之人也,賞賚左右(12),至於醉酗亂身,自用酒千鍾百觚,大之則為桀、紂(13),小之則為酒徒,用何以立德成化、表名垂譽乎(14)?世聞“德將毋醉”之言(15),見聖人有多德之效(16),則虛增文王以為千鍾(17),空益孔子以百觚矣。
【註釋】
(1)《酒誥(g4o告)》:《尚書》中的一篇。
(2)茲:斯,則。
(3)外:這裡是表面的意思。
(4)內:這裡是實際上的意思。
(5)疾:患。
(6)福胙(u^坐):祭祀用的酒肉。厭:通“饜”,滿足。
(7)饗(xi3ng想)射:古禮儀名。古代縣的地方官,每年春秋時節設宴招待本地有名望的人,然後舉行射箭表演的一種禮儀。
(8)本句應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