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部分(第2/5 頁)
9·10長生之才,非徒銳於牒牘也,作《洞歷》十篇,上自黃帝,下至漢朝,鋒芒毛髮之事,莫不紀載,與太史公《表》、《紀》相似類也(1)。上通下達,故曰《洞歷》。然則長生非徒文人,所謂鴻儒者也。
【註釋】
(1)《表》、《紀》:指司馬遷《史記》中的大事年表和本紀。
【譯文】
周長生的才能,不僅僅擅長寫公文,而且寫了《洞歷》十篇,上從黃帝,下到漢朝,就連細小輕微的事,沒有不記載的,跟司馬遷《史記》的《表》、《紀》相類似。由於上通黃帝下達漢朝,所以叫做《洞歷》。像這樣,周長生不只是個文人,而且是個稱得上鴻儒的人。
【原文】
39·11前世有嚴夫子(1),後有吳君商(2),末有周長生。白雉貢于越(3),暢草獻於宛(4),雍州出玉(5),荊、揚生金(6)。珍物產於四遠,幽遼之地,未可言無奇人也。孔子曰:“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7)!”文王之文在孔子,孔子之文在仲舒,仲舒既死,豈在長生之徒與?何言之卓殊,文之美麗也!唐勒、宋王(8),亦楚文人也,竹帛不紀者,屈原在其上也。會稽文才,豈獨周長生哉!所以末論列者(9),長生尤逾出也。九州多山,而華、岱為嶽,四方多川,而江、河為瀆者,華、岱高而江、河大也。長生,州郡高大者也。同姓之伯賢(10),舍而譽他族之孟,未為得也。長生說文辭之伯,文人之所共宗,獨紀錄之,《春秋》記元於魯之義也(11)。
【註釋】
(1)嚴夫子:姓莊,名忌。西漢時會稽(今江蘇省蘇州市)人。與司馬相如同好詞賦。與鄒陽、枚乘同侍梁孝王,忌名猶重。東漢時,因避漢明帝劉莊的諱,故改稱嚴忌,世人稱為嚴夫子。
(2)商:疑“高”字形近而誤。本書《案書篇》有“會稽吳君高、周長生之輩”,可證。吳君高:參見16·9注(1)。
(3)白雉貢于越:周成王時,越裳(古代南方的一個民族)向周王朝獻過白雉。
(4)暢草:一種珍貴的香草。宛(yù鬱):通“鬱”,指鬱林郡(今廣西省大部)。暢草獻於宛:本書《儒增篇》、《恢國篇》雲:“倭人貢暢”,與此說不同。此據《說文》說。
(5)雍州:古九州之一。《尚書·禹貢》:“黑水、西河惟雍州。”《爾雅·釋地》:“河西曰雍州。”《周禮·職方》:“正西曰雍州。”相當於今陝西秦嶺以北,甘肅大部分和青海一部分。
(6)荊:荊州,古九州之一。《尚書·禹貢》:“荊及衡陽惟荊州。”《爾雅·釋地》:“漢南曰荊州。”《周禮·職方》:“正南曰荊州。”主要在湖北、湖南、貴州北半部和四川東南部一帶。揚:揚州,古九州之一。《尚書·禹貢》:“淮、海惟揚州。”《爾雅·釋地》:“江南曰揚州。”《周禮·職方》:“東南曰揚州。”在今江蘇、安徽、江西、浙江、福建一帶。
(7)茲:此。這裡指孔子本人。引文參見《論語·子罕》。
(8)唐勒:戰國時與宋玉齊名的辭賦家。《漢書·藝文志》著有賦四篇,已亡佚。宋玉:戰國時與唐勒齊名的辭賦家。《漢書·藝文志》著錄賦十六篇,多亡佚。傳世作品中以《九辯》為最可靠。
(9)末:根據文意,疑“未”字形近而誤。章錄楊校宋本作“未”,可證。
(10)伯:古代以“伯(或孟)、仲、叔、季”順序來區別兄弟的長幼。伯或孟,都是指老大。
(11)記元:記年。
【譯文】
前代有嚴忌,後來有吳君高,最後有周長生。白野雞從越嘗貢來,暢草從鬱林獻來,雍州出玉,荊州、揚州產銅。珍貴的東西出產在四面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