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部分(第1/5 頁)
【註釋】
(1)消:章錄楊校宋本作“銷”,可從。上文有“銷煉”,可證。銷煉五石補蒼天:與下文“斷鰲之石以立四極”不對偶,故疑“石”後脫一“以”字。
(2)雖:上文言“堅重莫如山,以萬人之力,共推小山,不能動也。如不周之山,大山也。。。折之固難”,故疑“雖(雖)”系“難(難)”形近而誤。
(3)藥石:指治病用的藥物和石針。這裡是藥物的意思。
(4)立:存在。
【譯文】
有氣存在的萬物,沒有不增長的。天地,是有氣存在的自然界,從開始產生以來,時間已經很久遠了,那麼天地間相互距離的遠近,也就無法再計算了。儒者書上的話,大概有自己的見解。但它說共工撞不周山而弄折了頂天柱,搞斷了系地的繩子,女媧熔鍊五色石來補蒼天,砍掉鰲腿來頂住天的四邊,這就是假話了。為什麼呢?山很難推動,共工的力量不可能撞折它。難道天地開始分開的時候,山小而人反倒大嗎?怎麼能撞折它呢?女媧用五色石補蒼天,還可以說五色石像藥物能治病一樣。至於她砍掉鰲腿來頂住天的四邊,這就很難說了。從女媧以來已經很久遠了,天四極的存在和以前一樣,難道它是鰲的腿嗎?
【原文】
31·7鄒衍之書(1),言天下有九州(2),《禹貢》之上所謂九州也(3)。
《禹貢》九州,所謂一州也。若《禹貢》以上者,九焉。《禹貢》九州,方今天下九州也,在東南隅,名曰赤縣神州。復更有八州,每一州者四海環之,名曰裨海(4)。九州之外,更有瀛海(5)。此言詭異,聞者驚駭,然亦不能實然否,相隨觀讀諷述以談。故虛實之事,並傳世間,真偽不別也。世人惑焉,是以難論。
【註釋】
(1)鄒衍之書:疑指《鄒子終始》。此書今已散失,王充時尚能見到。鄒衍:參見2·5注(24)。
(2)天下:這裡指中國九州:鄒衍認為世界由九個“大九州”組成,九個“大九州”由大海環繞,再往外就是天地的邊緣。每個“大九州”又由九個州組成,有小海環繞。中國所在的這個“大九州”具體由“東南神州,正南次州,西南戎州,正西弇州,正中冀州,西北台州,正北泲州,東北薄州,正東陽州”組成。中國是這個“大九州”中的一個州,地處東南方,起名為“赤縣神州”。中國又由九個州組成。
(3)九州:《尚書·禹貢》把中國分為兗、冀、荊、豫、揚、青、徐、梁、雍九個州。
(4)裨(pí皮):小。
(5)瀛(yíng營):大海。
【譯文】
鄒衍的書上,說中國有九州,這就是《尚書·禹貢》上所說的九州。《尚書·禹貢》上的九州,實際上是鄒衍書上說的“大九州”中的一個州。像《尚書·禹貢》說的“九州”,世界上共有九個。《尚書·禹貢》上的九州,就是現在中國的九州,由於在整個大九州的東南角,起名叫赤縣神州。另外還有八個像中國這樣的州。每個“大九州”四周有海環繞著,這海名叫“裨海”。九個“大九州”之外,另外有“瀛海”環繞。這話希奇古怪,使聽者震驚害怕,但又不能證實它是不是這樣,只是隨便讀讀傳誦用作說話的材料。所以真事和假事,都同時在社會上流傳,真假無法分辨。世人感到迷惑,因此,這就需要加以責難和評論。
【原文】
31·8案鄒子之知不過禹。禹之治洪水,以益為佐。禹主治水,益之記物(1)。極天之廣,窮地之長,辨四海之外(2),竟四山之表(3),三十五國之地(4),鳥獸草木,金石水土,莫不畢載,不言復有九州。淮南王劉安召術士伍被、左吳之輩,充滿宮殿,作道術之書(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