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部分(第2/5 頁)
冒犯親戚,不講尊卑、長幼,禽獸的本性,就是沒有秩序,不知道倫理。考察齊桓公多次召集諸侯會盟,匡正天下諸侯,用道德引導他們,以威望統率他們,所以諸侯服從,沒有誰敢不恭順,這並非在家中胡作非為,心懷鳥獸本性的人所能做到的。率領諸侯為周王室辦事,以周天子無權勢而諸侯無禮為恥辱。在家庭之外尚且因禮制被廢棄而感到可恥,在家庭之內怎麼會冒犯禮教而自己敗壞道德呢?家庭內外不相符合,就會功業不成而威望不立。世人訴說夏桀、商紂的罪惡,沒有說他淫亂親戚。據實論事的人認為夏桀、商紂的罪惡比被滅亡的秦朝小,被滅秦朝的罪過比王莽篡權輕,但對他們都沒有淫亂的說法。齊桓公娶姑姊妹七個人,罪惡超過夏桀、商紂,罪過比胡亥使秦滅國和王莽篡權還嚴重。《春秋》“表彰細小的美德,貶斥細微的罪過。”齊桓公罪惡如此之大,為什麼不受貶斥呢?魯文姜是齊襄公的妹妹,襄公與她通姦。《春秋》經上說:“魯莊公二年冬天,魯桓公的夫人姜氏在郜會見齊襄公。”《春秋》為什麼要責備齊襄公,並記錄他的姦情;為什麼又要寬恕齊桓公,隱藏其淫亂之情而不指責呢?如果是《春秋》記載有遺漏,那解釋《春秋》的左丘明、公羊、穀梁為什麼要回避不說呢?考察一下齊桓公的過失是寵愛的女人過多,像夫人一樣受寵愛的女人有六個,有五個兒子爭奪君位,致使齊國混亂,齊桓公死後三個月才公佈死訊。世人聽見他有六個像夫人樣受寵的女人,妻妾無別,就說他淫亂於姑姊妹七個人。
【原文】
16·21傳書言:齊桓公負婦人而朝諸侯(1)。此言桓公之淫亂無禮甚也。
【註釋】
(1)而:《藝文類聚》卷三五、《太平御覽》卷三七一引《論衡》文皆作“以”,可從。
【譯文】
傳書上說:“齊桓公揹著婦人來接受諸侯朝見。這是說齊桓公淫亂和無禮到了極點。
【原文】
16·22夫桓公大朝之時,負婦人於背,其遊宴之時,何以加此?方修士禮(1),崇厲肅敬(2),負婦人於背,何以能率諸侯朝事王室?葵丘之會(3),桓公驕矜,當時諸侯畔者九國(4)。眶眥不得(5),九國畔去,況負婦人淫亂之行,何以肯留?
【註釋】
(1)士:這裡指諸侯。
(2)厲:同“勵”,勉勵。
(3)葵丘:春秋時宋地,在今河南省蘭考與民權境內。葵丘之會:齊桓公建立霸權之後,於桓公三十五年(公元前651年)在葵丘邀集魯、宋、衛、鄭、許、曹等諸侯國相會結盟。
(4)畔:通“叛”,以上事參見《公羊傳·僖公九年·傳》。
(5)睚(y2牙):眼角。眥(@字):眼眶。睚眥:怒目而視。
【譯文】
齊桓公在舉行盛大朝會的時候,背上揹著個女人,那遊樂的時候,還有什麼能超過這種做法呢?正當要整治諸侯禮節,推崇和鼓勵莊重、恭敬的時候,背上揹著個女人,怎麼能率領諸侯替周王室辦事?在葵丘會盟上,齊桓公驕傲自大,當時諸侯背離他的就有九個國家。怒目而視,禮貌不當。有九國背離,何況是揹著女人這種淫亂行為,他們怎麼肯留下呢?
【原文】
16·23或曰:“管仲告諸侯(1),吾君背有疽創(2),不得婦人,瘡不衰愈。諸侯信管仲,故無畔者。”夫十室之邑,必有忠信若孔子。當時諸侯千人以上,必知方術(3),治疽不用婦人,管仲為君諱也。諸侯知仲為君諱而欺己(4),必恚怒而畔去,何以能久統會諸侯,成功於霸?
【註釋】
(1)《太平御覽》卷七四二引《論衡》文,“侯”下有“曰”字,可從。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