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現實還是虛幻(第2/2 頁)
夠用。
索性直接擺爛,愛咋咋滴吧,反正自己什麼都改變不了。
前面遇到一個鎮子,範黎冰走進去,大街上人不多看起來有些蕭條。
找到一處鐵匠鋪,裡面沒有生意。
鋪子後院一個大漢正在牆角翻地,看樣子是在收拾菜園子。
看到有人進來,那大漢抬頭看了一眼發現自己不認識,就又低頭忙自己的。
“平時不開爐,有甚事等大集再來,修理打造傢伙事兒都需自己個兒帶鐵器。”
“掌櫃的,打五把鐮刀,三把斧頭,三把鋤頭需多少錢,時間要多久?”
“兩天就能打出來,我介裡沒有鐵,你要自己準備鐵料。
手工費收三十斤糧食,細糧二十斤也中。”
“知道趙家嫂子麼,做媒婆的?”
“知道咧,是挺好一婦人,熱心腸十里八村都信她,俺兄弟還是她給尋摸的婆姨。”
“那就好,你去尋她,缺啥材料要多少工錢都直接找她要,就說範掌櫃的吩咐的。
我這活不著急,半月之內能做好就中,不要省材料工錢加倍給你算。”
範黎冰家裡這些工具都有,但是經歷了開荒的伐樹跟春耕之後,他對於這個年代的鐵器質量有了全新的理解。
這個年代的人還真不撒謊,說是鐵器他真就是鐵器,鋼在民間幾乎是看不到的!
因此這個年代的工具很不耐用,如果不多預備幾套備用,遇到活多的時候一準兒掉鏈子。
跟後世比較,就比如斧頭,要是這個年代磨一次斧頭可以砍柴一千斤,放後世最少砍五千斤以上斧刃才會發鈍。
所以說不要迷信古代什麼都好,尤其是寶刀寶劍之類。
就算是傳說中的百鍊鋼,遇到現代小作坊出的錳鋼,那也是個弟弟。
當然這話是對時代整體來說,比如大唐明光鎧跟陌刀,大宋步人甲這樣代表一個時代冶煉巔峰產品,也就是可以批次製造的那種。
至於個例來說則不算數。
要是有個鐵匠走狗屎運,他的鐵料裡雜質正好都是有益的,恰好比例還合適的話,稀裡糊塗打一把神兵出來也有可能。
但這種現象並不普遍,古代的寶刀寶劍之所以成名,是跟當代更差的刀劍比較出來的,當然也少不了文人吹捧的原因。
所以說我們現在感覺,好像是很多技術都失傳了,現在的手藝人技術不受看,其實更大原因還是科技進步衝擊了原始技藝。
一句話,就算現代不合格的地條鋼,不要說更久遠的秦漢,就算明清時期,那都是國寶一樣的存在。
範黎冰說這話是有底氣的:源泉鐵匠打的鐵鍬跟貴子的工兵鏟,還有三八大蓋的刺刀跟中正式的刺刀,質量是真的是沒法比。
這無關乎愛不愛國,從範黎冰自己的切身體會來說,當時落後的不止是工業,就算農業都是落後一大截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