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頁(第1/2 頁)
外頭那聲吼的是:瘟豬!!
老朱家分家一事,本來只是在村子裡傳來傳去,畢竟說白了,這事兒再大那也不過就是個分家而已,哪怕提前了許多年,哪怕人家二老不走尋常路不跟長房非要跟四房,那也跟別人無關。同村的人,是因為多少都沾親帶故的,再不濟也都是多年相處下來的熟人,這才會額外關注,可對於外村人來說,確實沒那麼大的吸引力。
可凡事都有例外。
溫母當日來探望坐月子的溫氏,因此意外得知了老朱家分家一事,等回到家裡,自然而然的也就跟溫家其他人提了提。倒是沒說得太細,畢竟溫母也防備著自家的大房和三房,萬一有人起了佔便宜的念頭,特地跑到秀水村找溫氏咋辦?
然而,哪怕沒說溫氏具體分得了多少家當,溫母還是提到了朱父朱母跟朱四郎夫妻倆過的這個事兒。她非但說了,還是當稀罕說的,又額外的強調了朱母續弦的身份。
當孃的不會認為女兒蠢,或者刻薄到不想贍養公婆,所以她只一而再再而三的強調朱母是個後娘,前頭仨都不是親生的,早先全家在一個屋簷底下過日子倒是沒啥,眼下分家了,人家才不信前頭那仨,一口咬定要親生的來養她。
從溫母口中聽到這訊息後,溫家其他人是有羨慕的也有覺得不妥的,特別是年長一輩的,總認為甭管當爹孃的咋想,兒孫都該盡到義務,放在老朱家這事兒上,就該是哪怕朱母再想跟親生兒子過日子,溫氏也得將婆婆請來家裡供著。
溫母明面上笑著,心裡很是不屑一顧,暗道不是你們生的果然不心疼,當婆婆的想跟親生兒子過,你非將她請過來?不知道請神容易送神難?而且你自個兒作死請來的大佛,回頭她折騰死你也是你該受的。
而小輩兒們卻又是另外的想法,像一貫同溫氏不合的溫氏堂嫂背地裡沒少罵小姑子好狗命。嫁了戶殷實人家,早早的分家單過不說,還不用贍養公婆,這才二十多歲呢,就可以自己當家做主了,可不是命好?
這個堂嫂也沒多少腦子,想著什麼面上也忍不住帶出了一些,她當然不會明著說溫氏的不是,只是話裡話外都在說溫氏命好,年紀輕輕的就當家做主了,累是累了點兒,可起碼整個家都由她說了算。這話自是背著長輩們說的,卻叫幾個小輩兒聽了去,其中就是有溫氏的親弟弟。
溫氏這個弟弟也是個不甘於現狀的,他煩死了一天到晚不是下地幹活就是餵雞撿蛋。早先,託寧氏那小食攤兒的福,他曾不止一次的跟著堂哥往鎮上去了,瞧多了鎮上的熱鬧喧譁,又見識過了寧氏那小食攤兒的來錢速度,心裡愈發癢癢起來。
他也想支個攤兒,倒不一定是小食攤兒,雜貨攤兒也成,不然當個走街串巷的貨郎也行啊,橫豎怎麼著都比地裡刨食來得舒坦。
可惜的是,他想的再美都沒有用,他沒錢不說,連帶他爹孃都沒錢。
溫家是一貫不分家的,直到如今都是溫氏她奶奶捏著全家的錢財。父母在不分家,溫家這般倒是最為普遍的做法,卻苦了溫氏的弟弟,想做買賣都沒處弄錢。他也不是沒想過跟奶奶要錢,無奈他奶奶想法太保守,一味的就是種地收莊稼賣錢買地,就連養雞這事兒都不熱衷,很多次他們提供給寧氏的雞和雞蛋,其實並不是他們家養的,而是由溫家出面跟村子裡人低價收購,再略加點兒錢賣給寧氏的。
想破了頭都沒想出法子來,這不就聽說自家親姐姐當家做主了,溫氏的弟弟只覺得自己做買賣的啟動資金有著落了,尋了個機會就偷跑來秀水村找姐姐。
因為只是在溫氏出嫁那天來過秀水村,她弟弟一大清早出發的,等找對地方時都已經快晌午了。好在,總算找到了人。
等見著了親姐姐,他也不拐彎抹角的,直接說自己想做小買賣,說想借點本錢,算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