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衛蘭的困惑(第3/3 頁)
衛蘭就知道火車就要到達終點站了,對於火車來說,它可以歇歇了,可是對於乘客來說,只是過去了一段經歷,出了站臺迎接的會是下一段生活。
結束異鄉生活了,衛蘭迴歸鄉村生活,可是那些年苦難的生活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對於飢餓感十足的人來說,秋收時節是誘人的,哪怕並沒有一分土地屬於自己,他也可以在主人收穫之後跑到主人地裡獲得屬於自己的意外驚喜。
西昏集這裡管大收之後在地裡的二遍甚至三遍檢查叫“攣(luán)”,比如攣花生,就是拾取別人遺落的花生。因為大部分農作物都是在秋季成熟,所以文雅一點的稱呼就叫做“拾秋”。
看吧,秋田大收之後,視野變得開闊起來,魯西南大平原是冬小麥區,只是這時候下種還早,需要等待一段時間。這時候倒是拾秋者顯得忙碌了,或者三五成群,或者一人獨行,只要手夠勤快,?上籃子就有收穫。
衛蘭清楚記得第一次拾秋是和母親一塊兒去的,是到黃豆地拾豆莢,有那粗心的主人不是貼地皮收割,而是往上斜著一刀,這就難免會有豆莢遺落到殘留的豆柞上。地壟溝裡時不時會有積水受了凍形成的冰層,踩不好是要滑倒的,再加上豆柞狀如尖刀,真有些“無立錐之地”之意。衛蘭是哭鬧著跟來的,母親拗不過就分了一行讓她拾豆莢,但往往是幹了片刻就罷工了。說實話,這時候還比不上大黃,大黃是家裡的一條狗,也跟著來了,它看到母親放到地頭的一條蛇皮袋,便往上一趴安靜的守著。母親後來說,有時候拾的時間長走的遠了,回頭就不太好找蛇皮袋的位置,這時候大黃就會從蛇皮袋處站起來,母親一眼便找到了。
大黃能耐得住寂寞,衛蘭就不行,先是幹活速度慢下來,後來乾脆跑到一邊玩去了。玩什麼都是隨機的,有時候也會挖老鼠洞,這可是有竅門的。不會挖的要麼找不到老鼠的“糧倉”,要麼找到的是不中用的“糧倉”。都說狡兔三窟,其實老鼠也是煞費苦心,糧倉居室甚至衛生間都是齊全的。如果能夠找到一個豐足的鼠倉,就會很開心,看吧,好幾捧豆子,小半袋花生或者好幾斤苞米,都有可能碰到,這可比瞅的眼痠滿地找遺留糧食強的多。所以不會找鼠倉的拎籃子,會挖老鼠洞的拿袋子。
真正拾秋的人,所得之物不會那麼齊整,大的大小的小沒有什麼規律,想想也對,主人家不要的大都是殘次品,即便有大的也是收穫時被忽視了的。可是有人就不一樣,鄰居金老太太每次都是滿載而歸,而且拾獲的東西怎麼看怎麼不像主人丟棄不要的,後來果然就被生產隊護秋隊員抓住了,原來她手腳不乾淨,每回都連偷帶拿的。
拾秋其實不止是秋天才會有,哪怕是夏天,只要有收穫就可以走進田野去“顆粒歸倉”。麥子就成熟在熱天裡,頭頂烈日到每一片收穫後的地裡去“巡視”,看看有沒有遺落的麥穗。從家裡動身時最好帶上一瓶水和乾糧,這樣就可以在田野裡晃悠一整天了。
衛蘭至今仍清楚記得,有一年生產隊種了一大方地瓜,是第一年種,所以從種到收管理都很嚴格。可是問題就出在了收獲時,隊裡以為地瓜跟土豆一樣,就用犁鏵把地一翻,讓人把翻出來的地瓜一撿就完事了。卻不知道地瓜的根莖是隨根結的,淺處有,深的地方也有,這下好了,也不知是誰第一個找到了第一塊地瓜,成色比隊裡收穫的還好,就這麼一傳十十傳百,到後半夜地裡滿是人了。衛蘭也跟著大人去了,像趕集似的,興奮而又緊張。那一晚雖然去的晚了,但是也翻找出好幾塊地瓜……
有時候幾個小孩也會來個拾秋比賽,事先約定好各自的“工作”範圍,然後一聲令下“分道揚鑣”,看誰在規定的時間內收穫最多,誰勝利了就指定一個失敗者替他抄寫作業,估計老師知道了一定會氣暈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