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部分(第2/5 頁)
賦的嗜好和醉生夢死的太虛境界。
崇禎是中國歷史上一位非常罕見的勤政憂民的亡國之君。所以後世的評價依然是讚揚的頗多。幾百年的歷史記錄崇禎帝朱由檢是唯一一個末代皇帝而死後,卻不被人罵的皇帝,這在歷史上是很少見的。崇禎的可憐之處並不在於其是大明朝的喪國之君,而在於與明末的萬曆、天啟的昏庸無能和不理朝政相比,崇禎的確是一個勵精圖治的皇帝,一個憂患意識強烈的皇帝,一個連做夢時都想做中興之主的皇帝,一個遠離聲色犬馬的皇帝,一個喧衣宵食、日理萬機的皇帝,一個性格有缺陷但卻始終不向困難低頭的皇帝,一個從來未向外族侵略妥協退讓的皇帝,一個有勇氣連頒四次“罪己詔”進行自我反省的理性皇帝,一個在絕望中孤獨地奮鬥了17年並最終以失敗而告終的皇帝,一個走投無路而上吊自盡、壯烈殉國的剛烈皇帝。
第八節:恭
第八節:恭
一說長目,二說飛耳,三說樹明。明知千里之外,隱微之中,是謂洞天下奸,莫不諳變更。右主恭。
筆者字面理解
一說長目,二說飛耳,三說樹明。
國君要借鑑天下人都看到的事物,自己就沒有看不到的事物;借鑑天下人都聽到的事情,自己就沒有聽不到的事情;借鑑天下人都思慮的問題,自己就沒有不知道的;
明知千里之外,隱微之中,是謂洞天下奸,莫不諳變更。右主恭。
那麼千里之外的事情,隱蔽細微的事情,都可以知道,這樣天下的奸邪小人不得不悄悄的把自己的壞主張收斂起來。這就是國君要恭謹的原因。
筆者感悟
鬼谷子闡述了“謙恭”的重要性。
如果我們能夠做到平易近人、禮賢下士、低調謙恭,那麼別人就非常願意與你交流,別人就會把心裡所想的事情告訴你。如果我們能夠博採眾家之長,把天下人都看得很明白的事情,變成自己的看法,那麼我們就沒有看不透的事物。如果我們能夠廣開言路,收集天下人的說法,加以整理吸收,那麼我們就沒有聽不到的事情。如果我們能夠集思廣益,以海納百川的胸懷,吸收天下人都思慮的問題,那麼我們就沒有想不透徹的事情了。那麼千里之外的事情,隱蔽細微的事情,都可以知道,這樣天下的奸邪小人不得不悄悄的把自己的壞主張收斂起來。這就是我們為什麼要謙恭的原因。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三顧茅廬
三顧茅廬
劉備屯軍新野期間,謀士徐庶和名士司馬徽先後向他推薦在隆中隱居的諸葛亮是輔佐君主成功統一天下大業的奇才。劉備喜不自勝,即日帶關羽、張飛去隆中恭請諸葛亮出山。
他們第一次來到隆中臥龍崗諸葛亮的茅屋前,書僮出門說:“先生今早出去了,蹤跡不定,歸期也不知道。”
劉備很失望,囑咐書僮說:“如諸葛先生回來,只說劉備拜訪。”便帶關羽、張飛回新野去了。
過了幾天,劉備派使者打探訊息。使者回報說:“臥龍先生已回來了。”
劉備很高興,傳令備馬。
張飛不滿地說:“一小小鄉下村民;哥哥何必親自會見,派人去叫來就是了。”
劉備責備道:“諸葛亮是當代賢人,豈能召喚!”說完上馬,關、張只好相隨。
當時正值嚴冬,烏雲密佈。走了幾里,北風勁吹,雪花飄落。張飛說:“天寒地凍,不如回去避避風雪。”
劉備說:“我正要使諸葛亮知我真誠重視賢才的心願,這是用人的第一要著。如你們怕冷,先回去好啦。”
張飛說:“我死都不怕,還怕冷嗎?只是伯哥哥空勞神思,徒費精力罷了。”
劉備說:“不必多說廢話,只相隨同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