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部分(第4/4 頁)
有軍務。
除了諸葛亮留守軍師府之外,賈詡、徐庶、陳宮、法正還將分別擔任一野、二野、三野、四野的軍師。
除了四大野戰軍團群之外,第三軍團和第十軍團這兩支騎兵軍團單獨設軍,仍按舊制,不過第三軍團的都督張飛和第十軍團都督馬超此次都榮升為了大都督,授大將軍銜,與四大都督並列,不過麾下的副都督龐德和廖化仍為副都督銜。
水軍此次也進行大範圍地調整, 第七軍團的番號取消,成立水軍指揮司,地位等同於野戰軍團群,甘寧與趙雲等六位大都督並列為七大大將,副大都督王威提升到了上將軍銜,水軍下屬的的艦隊也進行了重新編組,下設長江艦隊和遠洋艦隊兩大艦隊,基地分別設在巴丘和番禺,長江艦隊都督蘇飛、副都督沈彌,遠洋艦隊都督婁發,另外成立同等級別的水軍陸戰隊,都督由赤壁之戰時東吳的降將賀齊來擔任。
此次靖軍的重新整編,為靖軍一步的大兵團作戰奠定了基礎,四個野戰軍團群每個軍群兵力都達到了十五萬人,四野總兵力合計六十萬,加上兩支騎兵十萬人水軍十萬人,不包括各州郡的城防部隊,光可以投入進攻的兵力就已經達了八十萬,劉澤已經是磨刀霍霍,準備與曹操進行一場決定天下歸屬的大決戰。
當然劉澤還沒有忘記他的大舅哥孫權,此次與曹操決戰,肯定是要拉上孫權的,雖然說經歷過幾次敗仗,江東的實力大損,已經完全和靖魏兩支力量不在一個檔次上了,但多一份助力總不是壞事,何況雙方的盟約可是有著共進退聯手對敵的條款。
劉澤派陳登出使江東,表明自己討伐曹操的決心,要求孫權踐行盟約,出兵相助。
孫權對徐州之敗也是耿耿於懷,常思報一箭之仇,只是憑藉著自己力量,孫權是心有餘而力不足。何況劉澤還許諾滅掉了曹操之後,可以平分中原之地,對於劉澤這個極具誘惑力的提議,孫權不禁是砰然心動,當即便慷然應允,同意了劉澤的出兵請求,決定派周瑜呂蒙率十萬大軍自廣陵北上,協助劉澤作戰。
戰爭的陰雲一觸即發,劉澤站到了風口浪尖之上,這一次他要主宰這場戰爭。(未完待續。。)
第676章 全面開戰
建安十四年秋八月,劉澤在長安誓師,盡起四路大軍,向曹操盤距的中原七州發起了全面進攻。那四路?第一路由劉澤親自掛帥,率領一野和第十軍團東出潼關,直指洛陽;第二路由關羽指揮二野和第三軍團出襄陽,攻打樊城、宛城;第三路由張遼率領三野,與東吳的周瑜組成聯軍,從淮南起兵,攻打汝南、徐州;第四路由張任率領四野,出渭北東渡黃河,進攻幷州。
四路大軍兵鋒所指,旌旗蔽日,連營百里,氣吞如虎。
訊息很快就報到了許都,曹操在與諸文武議事,聽到急報,在座的諸人都愀然變色,驚惶失措,唯有曹操面沉似水,斷喝道:“前者子廉、妙才之仇孤尚未得報,今日又來犯我!劉澤豎子,欺人太甚,孤勢必破之!”
關中之戰結束之後,劉澤擴軍備戰,曹操自然也沒有閒著,自平定袁紹一統北方之後,曹操的野心極度地膨脹起來,根本就沒有把天下群雄放在眼裡,在他看來,一統天下不過是舉手之勞而矣,忙不迭地撕毀了與劉澤的五年之約,三路大軍南下,意圖平徐滅荊,橫掃江漢。
但曹操第一仗就在徐州碰了個硬釘子,靖軍的火炮讓曹操吃足了苦頭,痛失了頭等謀士鬼才郭嘉,雖然最終劉澤主動退兵,曹操從孫權的手中奪下了徐州,但曹操的進攻勢頭卻就此戛然而止,南征之舉虎頭蛇尾,曹操的壯志雄心也黯然蒙塵。
“劉備鼠輩,跳樑小醜!”一提及此事,曹操就恨得牙根直咬,如果不是劉備在幽州叛亂。曹操豈能首鼠兩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