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頁(第1/2 頁)
山本五十六率領的這支日本艦隊由2艘航空母艦,1艘重巡洋艦,13艘驅逐艦,以及各種艦艇共80多艘組成。其中航空母艦為當時世界最先進的加賀號和赤誠號航空母艦。這兩艘航空母艦的標準排水量分別為36500噸和38500噸,每艦的載機量達到了90多架,最高航速分別為31節和28節。當時海軍崇尚炮戰型軍艦,這支艦隊的旗艦是妙高號重型巡洋艦。妙高號的標準排水量為10000噸,有8門203毫米主炮和10門127毫米副炮,最高航速竟然達到了驚人的355節,是典型的快速型炮戰軍艦。
這支龐大的艦隊中,包括了50多艘運兵船,共載有2個師團,約5萬人的陸軍隊伍。這支艦隊共載有170架艦載飛機,其中包括95架九六式艦載戰鬥機和85架雙翼型俯衝轟炸機,以及16架九五式水上偵察機。
日本海軍這次出動,可謂規模宏大。在制定具體計劃時,山本五十六以從日本出發,進入南中國海有數千公里的路程為由,特地申請多帶一些兵。近衛文磨不慮有他,予以大力支援。卻不知道山本五十六要了這些兵,心中卻有自己的另外一套打算。
就在同時,德國海軍總司令雷德爾親自率領了支援中國的運輸船隊,在沒有任何戰艦護航的情形下,穿越了印度洋,即將進入南中國海域。這支由數十艘萬噸輪構成的船隊,從遙遠的歐洲航行到亞洲,在當時是一次較大規模的洲際航運。由於船上載滿了軍隊和貴重的軍用物資,一旦被實力強大的日本海軍發現並攔截,後果不堪設想。
由於國際形式瞬變,這支船隊出發時非常倉促,根本來不及等待從波羅的海調戰艦過來護航。況且戰艦航行萬裡,目標實在太明顯,很容易被日本的國際情報機構發現。德國海軍的實力遠遜於日本海軍,戰艦護航並沒有實質意義。
出發前,為了對這次航行保密,特地由投靠德國的詹姆士棒出面,向一家英國航運公司租了一個外包裝。這批船隊在航行過程中,都打那家英國公司的名號。
船隊在到達印度洋前,特地將德國船員面部化裝,弄得黑不溜秋,遠遠看去,顯得像是印度船員。在透過蘇伊士運河收費處時,也號稱這批船隊的目的地是印度。
船隊從法國口岸出發,穿越地中海、蘇伊士運河、紅海、阿登灣、橫跨印度洋,一路沒有絲毫停留,連加油都是用油船在航行中進行。在接近跨接印度洋和太平洋的蘇門答臘群島時,已經航行了近16000公里,耗時約1個半月。此時已經是1936年11月中旬。
一路上,雷德爾憂心忡忡。船隊到達馬六甲海峽後,要穿過密佈日本暗探的狹窄的馬六甲海峽,途經新加坡進入南中國海,很容易被發現。船隊即便能安全到達中國,當時中國沿海的各海港的吞吐量都不大,要把人員和戰爭物資全部卸下船,需要至少數天時間。這期間,如果走漏訊息,很可能受到日本艦載航空兵的攻擊。
為此雷德爾下令先將運送飛機零部件的幾條船透過馬六甲海峽開到中國,在杭州、寧波等地解除安裝,並由中國方面迅速組裝成戰鬥機、轟炸機等,先建立制空權。而主船隊則繞行了約兩千公里,從卡拉馬塔海峽進入太平洋,以避開日本人的監視。等主船隊到達廣州後,靠大量新飛機迅速裝備的陸基航空兵,防禦日本艦載航空兵的攻擊。
1936年11月23日,雷德爾終於率領主船隊進入了南中國海。此時中國方面已經從能組裝300多架bf109的飛機部件中,裝配了約100架,隨時準備為主船隊護航。由於bf109的作戰距離短,只有區區數百公里,整個船隊還要大約航行10天,才能進入中國陸基航空兵的護衛圈。
就在這時,一直保持無線電靜默,在神不知、鬼不覺中繞過臺灣逶迤而下的日本艦隊,已經進入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