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頁(第1/2 頁)
日軍在中國戰場和太平洋戰爭中,犯下了無數野蠻的戰爭罪行,包括殘酷對待當時被希特勒打得抬不起頭來的英國人,法國人和荷蘭人,但對美國人卻相當敬畏。
在原時空,美軍的潛艇大肆襲擊日軍船艦。二戰結束後,日本喪失了90的船隻噸位(包括民用商用船隻),其中至少有一半是美軍潛艇貢獻的。而日軍卻一直不敢用其潛艇襲擊美國漫長的運輸線,連美國軍方都感到驚訝。
日本的軍國主義政權,是一個欺善怕惡的政權。在軟弱者面前,他們是禽獸,甚至禽獸不如。只有以無畏的勇氣和必勝的信心面對他們,才能讓他們在畏懼中,重新具備一點人類的理性。
當然,戰爭語言是一種藝術。不僅要有勇氣和信心,還要有理性。美國在二戰後期,再度轟炸日本東京,逼迫日本投降。在戰爭結束時,東京50左右的市區被摧毀,但整個日本皇宮區卻受到了嚴格的轟炸保護,基本沒有受到毀壞。這樣的戰爭語言很明確:&ldo;美國不僅比日本強,比日本狠,還比日本有理性。&rdo;。
堯明不可能照抄轟炸日本東京的辦法。一來日本有航空母艦,而現在又沒有發明雷達,日軍可以隨時轟炸中國任何沿海城市。德國的戰略轟炸機卻還沒有開發出來,即使開發出來了,也受汽油、彈藥等限制。況且堯明很討厭那種濫殺無辜的&ldo;戰略轟炸&rdo;。若相互比狠,中國確實有劣勢。
所以堯明採取了針對性的&ldo;宣傳轟炸&rdo;,讓bf109飛到日本東京,直接轟炸日本皇宮。當然,炸彈裡裝的是傳單。
有人說,吃蘋果的時候,比發現蘋果裡面有一條蟲更恐怖的,是發現蘋果裡面有半條蟲。堯明用的就是這種心理。中國能炸,但卻選擇了不炸!
據說當時天皇正帶了小女兒在皇宮的花園裡嬉戲,一顆炸彈帶著呼嘯聲從天而降。一個忠心的護衛一把將天皇撲倒。天皇正在心存感激的時候,卻發現那護衛埋頭趴在地上,而自己則趴在了護衛的身上。也不知道是誰在掩護誰。
無法猜測天皇的心中,是怎樣理解皇民們的忠誠的。總之,塑膠殼的炸彈&ldo;爆炸&rdo;了,彈出了帶著清香味的花花綠綠的傳單。天皇的小女兒竟然充滿童真地撲上去追逐,以為是在玩捉蝴蝶的遊戲。在那一瞬間,天皇突然預見到,也許會有某一天,他需要依靠其對手的人性和理性,而不是其臣民的忠誠,來保證自己的安全。
他不得不思索,日本軍方對自己信誓旦旦承諾的&ldo;本土安全&rdo;是否屬實。他不得不思索,也許日本也有戰敗的一天。他不得不思索,在對中國的戰爭中,是否需要保持理性,停止那種不擇手段,無所不用其極的戰爭方式。於是那份傳單,就轉到了近衛文磨的手中。在同時,東京其他地區散落的傳單,透過各種渠道,轉到了所謂的民主改革派、政治現代化派、反戰派、北上侵蘇派、南下攻佔東南亞派等政治派別的手中。一時朝野震動,議論紛紛。
近衛文明恭恭敬敬地坐在了天皇的面前,若在一個星期前,他會趾高氣揚地對天皇宣稱,&ldo;三個月擊敗蔣介石的軍隊,滅亡中國。&rdo;。然而這一週以來,中國主動對日宣戰,日本艦隊在廣州全軍覆沒,東條英機在山西&ldo;陪了夫人又折兵&rdo;,東京剛剛被宣傳轟炸,他簡直不知道該如何向裕仁天皇解釋在中國的戰事發展。
他小心翼翼地看了裕仁天皇一眼,似乎想從裕仁天皇的神色中,窺探他的決心。裕仁天皇威嚴地一瞪眼,頓時將他嚇得低下頭去。
裕仁天皇心中同樣波瀾起伏。在1926年他繼位時,日本正走在民主改革的道路上,皇權日漸削弱。他也只好裝聾作啞,學習英國皇族,儘量不過問內閣政治。然而192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