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第4/4 頁)
法上,俯仰吞吐、靠棚閃轉;在步法上,四平八正,落地生根。它們的特別之處是剛勁有力、步穩、勢烈、大呼吸顯於爆發力有聲、發聲以助發力。
蔡家拳
蔡家拳
南拳流派之一。相傳為一個姓蔡的所創。蔡家拳以快為主,快速靈巧、敏捷多變、消身借力、因勢利導、閃化巧取、以巧取勝、不以力爭衡。在技術上,蔡家拳是有著重偏門攻擊,快步搶攻,消身借力的特點,馬步以三角步為主。步型稍低,步法穩健,動作幅度大,擅髮長勁,出拳後肘伸直。其拳套路有十字拳、大運天、小運天、天邊雁、柳碎梅、兩儀四象拳、拳肘手、六連拳、百鳥歸巢等,器械有單頭棍、雙頭棍、蔡家三矢大鈀等。 蔡家拳屬中國傳統武術之一,蔡家龍形拳之流入中山時間應在晚清左右,因反清復明的少林弟子“爛頭何”避難而隱居於香山時,以設館授徒為業教蔡家龍形拳。 電子書 分享網站
洪家拳
洪拳南拳拳種之一。俗稱洪拳,相傳已有300多年的發展歷史,在廣東流行甚廣,是廣東“洪、劉、蔡、李、莫”五大拳之首。據說系清代民間傳習的一種拳術。洪門相傳創於清康熙十三年(1674)。另傳起於清順治十八年(1661)明將鄭成功在臺灣創立的“金臺山”,該組織以明太祖朱元漳年號“洪武”的“洪”字立門,故稱洪門拳。
拳術歷史
中國南派武術,首推福建及嶺南兩大支流,兩者皆為少林武術,因地域上的分別及個人喜好上的分野,使兩者的拳路上明顯地產生區別。 福建少林拳其腰馬的步幅較窄,橋勢較密,善於近身發勁以短打為上,其代表拳種有五祖門,詠春白鶴、白鶴、虎形、獅形、龍尊……等。而嶺南一支,則首推“洪、劉、蔡、李、莫”五大家,而少林洪家拳則被推為五大家之首,馳譽嶺南一百多年,為正宗南少林的一大分支。當今洪家拳在世界各地的武術界中,可說佔有一席重要的地位,而這些世界各地的洪家拳館,佔大部份者是由香港傳播至各地,故他們的洪家拳普遍與香港所承傳的體制相同。 洪家拳的源流,相傳發源於福建蒲田少林寺,由當時主持至善禪師所傳授,其俗家弟子閩人洪熙官得技後,來粵開宗創派,是為洪家之祖。其拳路則較福建少林拳路為闊,腰馬的步幅也較大,作戰距離則長短俱備。其拳勢對日後的嶺南拳派,影向尤深。 至善禪師的得意弟子中,有陸阿採者,其技法隨得其師的真傳外,且得其師兄洪熙官所指引,武技更上一層樓。晚年時在廣東海幢寺將技傳給黃麒英、黃飛鴻父子,及後黃飛鴻以洪家拳技,馳譽廣東武林。其弟子中以梁寬、凌雲佳、林世榮、陸正剛為著名。 香港的洪家拳,多由林世榮所發揚,其門下弟子遍佈香港,同時推動洪家武術使洪家拳能在海外發揚光大,林世榮的洪家拳系統也是最多人所傳習之拳種來的。洪家拳得以光大門楣,林世榮實應記一功。
拳術特色
洪家拳技之特式,多以長橋大馬,以堅固著稱,攻守嚴緊,橋手以虎爪、剪手為本,馬步則以四平大馬、子午馬、麒麟馬、吊馬、坐盤為主,拳術中以洪家五戰為主,即鐵線拳、工字伏虎、虎鶴雙形、五形及十形是也。並且以黃飛鴻所創之十毒手,訓練習者體會洪家拳技之法,務使習者能掌握體用之法。
周家拳
周家拳創於清末民初,當時嶺南稱此拳派為洪頭蔡尾。周家『洪頭蔡尾』之稱,既有洪拳之剛,亦有蔡家拳的步法靈活,而『小伏虎拳』則為基本拳。周家拳曾學洪拳、蔡家拳、北少林拳,所以『周家拳』的手法近似洪拳,其技擊兩家大致相同;不過在手法上,尤其運勁,洪家比較剛猛、沉重、步法較為簡樸。由於講求力氣,必需沉腰坐馬、藉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