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7章 洪武二十年!(第1/3 頁)
洪武二十年的正月,朱元璋站在皇宮的華蓋殿內,目光凝視著前方的一面精緻的屏風。
華蓋殿內的屏風,除了裝飾作用,原本擺在這裡是為了遮擋不必要的視線,因為華蓋殿的規制不如奉天殿和謹身殿,在三大殿中處於中間,反而是面積最小的,其主要用途是讓皇帝在舉行儀式時到此地進行換裝,然後再前往前面的奉天殿接見群臣。
然而這屏風卻並非尋常遮擋之物,除了上面描繪的山河以外,還在空白處密密麻麻地寫滿了名字,每一個名字都代表著一個未來的官員,或是武將,或是文臣。
武將之中,張玉、譚淵、朱能、盛庸、丘福等人的名字赫然在目,這些人日後都是身經百戰、威震四方的驍勇之將,不過現在,還都寂寂無名的很,要麼是起於行伍的草根將校,要麼是世襲的中層軍官。
而文臣方面,楊榮、楊士奇、金幼孜、胡儼等人,雖然在永樂朝都是叱吒風雲的人物,要麼才華橫溢,要麼智謀過人,但此時他們的筆還是用來考科舉的,並不能在內閣揮毫潑墨左右朝廷的政策,影響天下的民生。
這些名字對於朱元璋來說,都是他精心挑選、密切關注的物件,他要根據這些人戰場上的表現,或是科舉成績以及出仕後的作為,來決定未來是否任用或重用他們。
而對於那些出現在殘頁上,卻並沒有寫在這面屏風上的人,他們或許已經在朝中六部佔據了一席之地,或許還在地方上默默準備,但無論如何,他們都是朱元璋已經認識或瞭解的人。
其中,鐵鉉是最特殊的存在,其人性情剛決,在國子監讀書的時候,就熟通經史,成績相當卓著,因此由國子生被選授禮部給事中,後調任五軍都督府斷事,很能斷案,而且很多陳年舊案,鐵鉉都能做出合理的判決,再加上他是色目人後裔,容貌俊偉,朱元璋對他印象很深,在得到這張殘頁之前,就曾親自賜字“鼎石”給他,寓意他能夠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材。
知道了此人在日後能夠以一介文臣之身通曉軍務,籌備軍需,且忠貞不屈後,朱元璋對其印象更佳,已經準備將其派往陝西按察使司進行歷練了,若是鐵鉉在地方能夠有一個良好的表現,那麼下次調回京城的時候,就是他真正在朝堂上登堂入室之時了。
而黃子澄、齊泰等人,則是前年洪武十八年那一屆科舉中的佼佼者,因為對名字有印象,所以殿試的時候朱元璋重點考了考他倆,他們的才華學識也都得到了朱元璋的認可,不過具體能力還需要考校,至於宋濂的門生方孝孺,如今已經是浙東學派的領頭羊,雖未入仕,但因為其卓越的文學造詣早就名揚天下了,可這人是個醇儒,性子又有些迂腐,故而朱元璋對其不甚喜歡。
赴京訪友時與朱元璋有一面之緣的解縉,則目前還在備戰江西鄉試,江西是明初科舉難度最高的地區,所謂“翰林多吉水,朝士半江西”不是開玩笑的,哪怕是解縉這種天才中的天才,也得好好準備,當然,不出意外的話,解縉馬上就要高中解元了,並且在明年正式在下一屆會試中登進士第。
洪武二十年,看起來只是平平無奇的一個年份,然而卻如萬曆十五年之於明末一般,風起於青萍之末,歷史的車輪已經來到了新老交替的時期,下一代的將星文膽們,已然有了嶄露頭角的趨勢,只不過,大部分人還都被命運的洪流所裹挾著茫然前行。
而正如命中註定一般,朱雄英也將在不久之後,與這些被他直接影響了命運軌跡的人,產生交集。
總體而言,這些在殘頁上能登場的,有名有姓的人物,無論陣營,肯定都是有些能力的,所以朱元璋把這些人作為下一代的人才儲備,準備重點培養,但重點培養不代表現在就要用,朱元璋深知時勢造英雄的道理,對於人才的選用,他始終堅持一個原則,那就是必須經過必要的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