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6章 紅薯 土豆=盛世?(第1/2 頁)
朱由校來到大殿,升座之後,宮人很快便將徐光啟傳召而來。
“臣徐光啟拜見陛下,謝陛下賜食。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徐光啟進殿後跪倒叩首。
“徐愛卿免禮,賜座。”朱由校抬了抬手,命宮人搬來繡墩。
徐光啟謝恩之後,在繡墩斜簽著坐下。
“徐愛卿力請用紅夷大炮幫助守城,朕深以為然。”
朱由校沉吟著問道:“朕還知徐愛卿博究天人,皆主於實用。除紅夷大炮外,還有何富國強兵化民之策,徐愛卿儘管說來。”
徐光啟被皇帝宣召,很是有些迷惑不解。
天啟繼位後,徐光啟並未得到重用,他也以志不得展,兩次藉病辭歸。
徐光啟懷著猜測和忐忑的心情入宮,卻是先得了皇帝的賜食,已是極大的榮耀和體恤。
現在,聽到皇帝贊同他用紅夷炮的建議,並給予“博究天人”的高度評價,並請教富國強兵化民之策,徐光啟一時心情激盪,不知怎麼說才好。
朱由校讓宮人給徐光啟奉茶水,他則面帶微笑,似是鼓勵,也似是期盼地望著徐光啟。
徐光啟強自平復心情,思索了一會兒,拱手奏道:“微臣以為,生民率育之源,乃國家富強之本……”
農業為富國之本,正兵為強國之基,這就是徐光啟稟持的治國理念。
新鮮嗎,一點都不新鮮。
農耕國家嘛,隨便找個官員來問,幾乎都能說出這個答案。
但答案是相同或一致,可實現的方法呢,又有幾個人能將實用來闡述這虛的理論?
而相對於數學、天文、曆法,乃至軍事,徐光啟都有研究,並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但他最想編撰的,卻是一本農書。
這本農書在歷史很有名,叫做《農政全書》。
現在,書稿還只是存在於徐光啟的頭腦之中,官場不順,他請辭而去,也是想集中精力,完成這本富國安民的農書。
徐光啟開始講得有些粗略,可看到少年皇帝沒有厭煩之色,反倒是聽得認真,不時微笑頜首時,他受到了極大的鼓勵,說得越來越多,越來越細。
“水利為農之本,無水則無田。西北有廣闊荒地棄而不耕;大量糧食由漕運轉輸,耗費驚人……”
在北方實行屯墾,以期扭轉南糧北調的問題,藉以鞏固國防,安定人民生活。
出發點是好,但小冰河期將臨,恐怕難以實現。
朱由校有自己的判斷和想法,但對徐光啟的思路卻還表示讚賞,頜首稱善。
“臣曾作《甘薯疏》……甘薯所在,居人便是半年之糧……”
幹叔叔?還親大爺呢?
朱由校眨巴眨巴眼睛,突然眸光一閃,抬手打斷了徐光啟,稍顯急切地問道:“徐愛卿作《甘薯疏》,朕怎沒看到?另外,這個甘薯,由何而來,長的什麼樣子?”
徐光啟拱手答道:“《甘薯疏》乃臣於萬曆四十一年在天津閒住時所作,同時還著有《蕪菁疏》《宜墾令》《農書草稿》等。至於甘薯,乃是從海外流入,先於閩越種植……”
地瓜,肯定是地瓜無疑。
朱由校這個激動啊,烤地瓜,炸薯條……嗯,這都是小事兒,能救國救民才是最重要的,實際意義甚至要超過火槍大炮。
或許有些誇張,但明朝要是早推廣種植了地瓜、土豆、玉米等高產作物,因為小冰河期造成的災害,以及歷史的走向卻絕對會發生改變。
徐光啟看少年皇帝興奮不已,搓著手在御座前來回急走,不禁微抿嘴角,有些好笑。
朱由校停下腳步,目光堅定,“今年春天,嗯,先在甘陝、河南、山西,還有直隸,推廣種植甘薯。朕這便下旨,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