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7頁(第1/2 頁)
誰傻啊,現在的大明從軍是第一選擇沒錯,可是從軍已經不僅僅要求是身家清白沒有案底那麼簡單,早在崇禎二十年的時候就已經要求從軍者必須是從縣學畢業。
這簡直就是開天闢地頭一遭,歷史上還從來沒聽說哪個朝代有這種要求,然而在大明就這麼堂而皇之的出現了,出現的是那麼合情合理合法……
拋開從軍的強制性要求之後,無論是從政還是從商,或者是進入官方做一些小吏,同樣都對學問方面有要求,有學問的一切好商量,沒學問的該幹嘛幹嘛去,願意種地也行,樂意經商也行,樂意移民到海外也行,反正從軍從政是沒指望了。
更別提人人都艷羨的大學,招生的最基本條件就是透過了州學的考試,之後才有機會進入大學讀書。
讀書能夠改變命運,實打實的好處就在面前擺著,就算是沒有那些勸學名言,那些一點兒也不傻的百姓們自然樂意讓孩子去讀書,哪怕是自己拿錢都樂意,更別提還有各種各樣的補貼了。
供孩子讀書幾乎就是刻在中原堂口骨頭裡的本能,改不了。
如果將中原所有的堂口都拉出來對比一下,除了蟎清和蒙元這兩個朝代沒辦法說之外,剩下的有一個算一個,幾乎都是如此。
看誰都是戰五渣,看人家好的就想拿來學習學習然後變成自己的,敢說反對的就埋土裡去,歷代王朝幾乎都一個鳥樣,根本就沒什麼進步。
幾千年的歷史給中原堂口帶來最寶貴的財富不是歷史,也不是什麼文物古玩,是重視教育,是開放和自信,是那種只要自己本身不出問題,誰來都得低頭跪好的驕傲!
所以當社學教員人員開始顯現出不足的時候,禮部幾乎是立即就炸了鍋。
培養讀書人跟種樹其實差不多,如果從一開始沒有種好,那樹是很難長得高長得壯,更難長的直。
社學就是剛剛種下的小樹苗,屬於生根發芽的階段,這個階段出了問題,縣學、州學乃至於大學都會跟著出問題。
當然,這個問題的解決方案也很簡單,京城師範大學應運而生,專門培養人手去各地學校執教。
哪怕是這些人以後只能從教員往禮部這條路子上面走,依然阻止不了大量的讀書人將目光投向京城師範大學。
因為人口大爆炸帶來的另一個後果就是知識浪費,單純死讀書的那些讀書人在某種程度上已經變得不值錢了。
除了民生和文治上面的問題,軍方同樣不讓人省心。
南北工業集團這兩個原本一家的貨現在為了爭奪五軍都督府的訂單,幾乎能把人腦子打成狗腦子,動不動就會互相懟上一波。
除此之外,軍方現在的重心顯然已經開始轉移了。
沙皇俄國已對沒有什麼好關注的了,往西伯利亞地區還有北山以北的那些地區移民是戶部的事兒,跟軍方關係不大。
官方現在更為關心的是崇禎皇帝想要埋的那塊土地。
正好夾在了莫臥兒和奧斯曼土耳其中間。
崇禎皇帝當然有任性的資本,既然崇禎皇帝想要埋在那裡,那地方別管現在是誰的,以後就必須是大明的,反正不能讓自己家皇帝埋別人家的土地上去。
第864章 大明還埋不下你了?
崇禎皇帝給自己挑了塊地方準備挖墳的事兒不是什麼機密大事,尤其是崇禎皇帝沒有特意要求保密的情況下,這個訊息很快就從朝堂擴散到了京城。
而京城百姓知道之後,基本上也就意味著其他地區百姓們知道了。
然後民間的意見就開始喧囂塵上——憑什麼啊?
皇帝是大明的皇帝,不跟其他的皇帝們埋一塊兒也就算了,為什麼偏偏想要埋到大明之外去?
就像後世起點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