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2/4 頁)
常好。
大唐在李淵的領導下,地盤逐漸擴大,中原之地擺脫戰亂、趨於安定。李淵雖然在大唐制度建設上沒有太大的建樹,但不可否認的是他也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要不然隋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這隻鹿就落在李淵的手裡呢?
李淵對待政敵,手腕極其強硬,楊侑、李密、杜伏威等人都死在了李淵的陰謀中,不過就像一句廣告詞裡說的:“人都有兩面”,他對敵兇猛,對自己的兒子就過於姑息縱容了。
大唐建立之後,第一仗就被薛舉父子打得大敗,李淵惱怒之下,狠狠懲罰了劉文靜、殷開山等人,但作為主帥的李世民,卻是屁事兒沒有。當然對李建成、李元吉等人的錯誤也從來都是小懲小戒,以至於幾個兒子做事從無顧忌。
想來是7歲喪父的李淵深知缺少父愛的痛苦(史曰:幼失怙恃),所以對自己的兒子頗為溺愛,自己的痛苦決不讓後代再品嚐到。只是不知玄武門之變發生後,對兒子一向持縱容態度的李淵有何感想。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乃至中國歷史上都要大書特書的人物,甚至有些書上都把他給神話了。說他出生時“二龍戲於門外”(估計就是有兩條蛇從門口爬了兩圈)。新舊唐書、資治通鑑、起居注等史書都說李世民是軍事天才,在大唐興兵平判的過程中功勳卓著,為大唐軍功第一。
第三章 盛世大唐(2)
李世民軍功雖大,深討父親歡心,只是他終究不是太子。順理成章當皇帝的應該是李建成,李建成看自己的弟弟這麼能幹,手下忠心的將士如此之多,心中忐忑不安。是傻子也看出來,如果李世民大權不除(當時李世民還當著除皇帝外最大的官:尚書令,後來代宗曾想讓郭子儀當此官,郭子儀沒敢答應),自己的皇位難安。至於李建成是否想除掉李世民,估計是有這個計劃的,不過還沒等他動手,李世民就先行動了。
公元626年,李世民在長安城宮城玄武門發動政變,殺了李建成、李元吉和多個侄子。唐高祖李淵不由心灰意冷,於是讓位於李世民(其實讓不讓自己也做不了主了,反正手中大權沒了)。透過玄武門之變,李世民當上了皇帝,還給李淵起了個非常好聽的名字:太上皇。
所謂上行下效,李世民這種讓太子當不成皇帝,以及封老皇帝為“太上皇”的做法,很受他的後輩們喜愛,並被髮揚光大,以至於中唐以前的皇帝竟然沒有一個是長子繼承皇位,咱們列出觀之:
唐太祖李淵世襲唐國公,但他排行老四。(異常氣惱地:不是我非得當唐國公,是我三個哥哥早夭好不好。)
唐太宗李世民是老二,這位更了不得,愣是在李淵確定皇帝人選的前一天搞了個玄武門之變,殺了自己的一位哥哥、一位弟弟以及十位侄子,把李淵變相的從皇位上趕了下來,假裝不情不願地當了皇帝。(理直氣壯地:我也不想兄弟鬩於牆,只是我不殺他,他必殺我。)
唐高宗李治,兄弟排行是老九。(興高采烈地:本來沒想爭皇帝來著,可是我的那些哥哥鬧得太過分了,我只好勉為其難了。)
唐中宗李顯是老七,能力也很一般,按理說皇帝也沒他什麼事,不過他不僅是位皇子,還是太后武則天的兒子,也被拉上皇位。不過他的皇位還沒捂熱乎,就又被拉下來,重新當了皇太子。由皇太子變成皇帝的見的多了,不過從皇帝又變回太子的這還是古往今來、空前絕後的唯一一個。武則天死後,李顯又恢復了皇位。(氣憤填膺地:你以為我願意當這傀儡皇帝啊。)
唐少帝李重茂,一位可有可無的皇帝,只當了一個月就被趕了下來。兄弟排行第幾位不知,不過反正不是老大。(痛哭流涕地:我也想發表一下看法,可是我沒有發言權。)
唐睿宗李旦是李顯的弟弟,他的命運也和他七哥類似,按老媽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