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大教場(第2/3 頁)
朱高煦前世在箭館的射箭經驗來說,後世射箭館供新手體驗的館弓一般是16-24磅,超過30磅的很少。
明代長弓磅數與現代磅數的兌換比是1;13,因此算下來,明軍兵卒開弓的最低標準是後世的52磅左右,最高則是158磅以上不封頂。
如此換算,也能看出明初兵卒和武官所使用的弓箭拉力有多麼誇張。
對於常年訓練的武將來說,除非是天賦異稟的,不然大多也就停留在中力的程度,而下力則是兵卒和基層武官、精銳兵卒的常用弓力。
在下力弓中,朱元璋對於武官子弟考校的標準又定在六十斤,即後世78磅。
面對這樣的標準,如果一個人疏於練習,那便很難透過考校。
如眼下,當大教場上的一百名武官子弟上前取弓搭箭,立馬便有許多武官子弟無法將這六十斤的下力弓拉滿。
有丟臉者,甚至連將六十斤弓的五分都無法拉出五分,更別提射箭十二支了。
這一幕讓校臺上的朱元璋臉黑,而左右武官和文臣也十分唏噓。
洪武年間並非承平,而是一直在對西南、北方用兵,善戰的武官數量並不少。
可問題在於,從眼下看來,這第一批武官子弟的表現,似乎很難托起十幾年後的大明。
“下力弓都開不了了……”
“現在的小子大多隻知道玩樂,開不了倒也不奇怪。”
“既然不行,那就該修文,而不是來這大教場上丟他們父輩的臉。”
“下力弓都開不了,日後北虜和西南蠻入侵又該如何收拾……”
“唉……”
“……”聽著耳邊武官和文臣的話,朱元璋的表情雖然沒有明顯變化,但旁邊的朱允炆和徐輝祖卻能清晰感受到他的不滿。
“合格二十有四!”
在朱允炆和徐輝祖還在想著怎麼解釋的時候,下面的武官將第一批子弟的成績報了上來。
一百人中,合格者只有二十四人,這出奇低的人數再度讓四周武官文臣唏噓。
朱元璋沒有說話,而是眼神示意徐輝祖繼續。
見狀,徐輝祖也只能硬著頭皮讓武官子弟一排排的上前。
“合格一十有八!”
“二十有九!”
“三十有七”
“四十有一!”
“二十有……”
一排排的武官子弟上去,一排排的人被刷下來,九排子弟上去,不過選出了二百七十四人,其中大多隻能開下力弓,中力弓不足十分之一,而上力弓僅有寥寥數人。
這樣的成績,如果不是考校剛剛開場,恐怕朱元璋會拂袖而去。
“再看看,不行就先考校大槍,然後我再走……”
朱元璋瞥了一眼最後上場的一排武官子弟,心裡暗歎著。
“子弟上前!”
與此同時,作為最後一排的排頭,朱高煦也走到了石灰線前。
此時的朱高煦虛十五歲,在武官子弟中算是年紀最小的一批。
他長相身材都不錯,得益於老爹朱棣和孃親徐氏的優良基因,他在十五歲便有了五尺五寸(176)的身高。
唯一讓他惆悵的,就是由於前身行跡放浪,臉上有幾道劃痕,故而不得爺爺喜愛。
相比較之下,他那長相白淨圓潤,言行舉止彬彬有禮的大哥才是最得爺爺朱元璋喜歡的幾個孫子之一。
“殿下,您是用配弓還是……”
走到石灰線前,負責監考的考官上前詢問了一下朱高煦。
他出身徐府,因此知道自家這位殿下自小力氣大,特此詢問一聲,但也沒有抱太大希望。
軍中制式步弓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