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話·下 蜀地之謠(第1/3 頁)
臨近年關的大興城迎來了一年中最繁華的時節。各坊裡家家灑掃送神拜佛以迎接年節的到來;與之同時,駐外的諸王各官皆會載著轄區特貢以趕在元日前入京賀朝;就連遠在萬里的附屬國亦會攜載本國方物跋涉艱險前來朝貢。
“敢擋寡人道,爾欲死邪?”
散朝後,眾臣出皇城,相互道別時,身後傳來一聲怒斥,轉身看去,蜀王秀正鞭打一人。
“某患足疾,實所抱歉。”
“既有足疾,何不引退耶?若蕃人見之,徒令皇朝蒙羞耳!”蜀王冷笑,揚長而去。
待其走遠,眾人小聲指點,卻無人敢高聲,畢竟蜀王性暴,受其鞭笞者不在少數。
旁觀的著作郎王劭也只冷笑一聲,繼而慢步出城,穿梭在人流中。年終的大興城人潮如煙,顯得異常繁忙。
王劭亦在忙碌。
轟動大半年的舍利感應盛況因著各州塔成漸漸淡出大興人的酒樽食案,然而,對於熟諳皇帝心意的王劭來說,一切遠未結束。故趁著各州刺史回京述職之際,王劭忙於拜訪建塔的三十位刺史,希從他們口中收集造塔期間的瑞應,以著成新作《舍利感應記》獻於皇帝。因能取悅帝心,各州刺史自然也樂得配合王劭,即便無有祥感也會偽造一二以歌君澤。
這日,王劭便去拜訪方回京的岐州刺史李淵。從通義坊一隅雕樑畫棟的烏頭大門直入唐國公府時,王劭連連自嘲:這爵尊位高果有好處,可將大門於坊牆臨街而開,不若尋常民庶非得按規矩自坊門出入。而他所居之坊因南北門常年緊閉,令平素出行須加盤繞數條十字裡巷,只因皇帝規定宮城以南的坊裡不得開放南北二門以防止王氣洩漏。
將帖子遞予門前閽者後進至中館歇息,不多時,唐公李淵親出相迎。二人半年未見相談甚歡,酒過三巡,王劭方是道明來意。聞聽其請,李淵實所意外,好在曇遷阿師詣岐州時亦曾編造祥瑞以沃帝心,說上一二倒也不難:“若說有何祥瑞,某倒記得些許……”
王劭一聽,放下手中的淺腹卷草鸚鵡紋銀羽觴,忙道:“公請稍等……”說著竟從袖中取出隨身攜帶的紙筆等具,稍加潤筆後,期待著望向李淵。
李淵強忍笑意,繼續道:“猶記將造石函時,於寺東北二十里許,忽現四段文石,其光潤如玉,因取為重函。只見那大函南壁有雙樹異色分炳,東北兩壁各有鳥獸龍象之狀,一如水晶般精美……”待其記完,輕咂一口清蒸酒,佯作無意問起,“著作郎集撰諸州祥瑞,未知他處有無異事耶?”
王劭收好書具,得意一笑:“欲聽異事,唐公詢某無錯!若說此次感應之奇,當屬益州之龍見……”
“龍?”李淵大驚,忙為其斟酒,請其細細道來。
王劭飲下一口,面上紅光愈顯,炫耀道:“不肖說唐公居外,大興知此異兆者寥寥無幾!”
“哦?”李淵故作疑惑,“著作郎又是如何得知呢?”
“某自有其法……”王劭得意道,“聽聞益州於法聚寺起塔,其時天地陰晦,雲中有游龍乍現,待舍利入函後,方見雲霞複合游龍隱去。”
李淵聽得怔怔然:“果是奇聞……”
“何止‘奇聞’,”王劭以其只是驚愕,捋著稀疏的髯須輕笑道,“蜀地有謠‘京師妖異生,真龍見清城;木易應無終,禾乃八千運’,皇帝何等心重,天家恐將又起爭執。”虧了他多方打聽,這才從護送舍利至益州的智隱法師之弟子處得知此聞。然蜀王當前深得君寵,且多武藝性暴虐,甚為朝臣所憚,王劭自不敢得罪。再者那小沙彌之言未必確鑿,若是誇辭豈非引火上身耶?故又囑他道:“不過此聞未必真切,是故某之《感應記》不予採信,只雲舍利入塔後,日方朗照雲重複合。”
李淵忙道:“確實如此,龍見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