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頁(第1/2 頁)
第一鍋糕蒸出來,羅用給喬大郎也切了一塊,他自己吃一半,給阿枝留了一半。阿枝現在完全已經是個貨郎模樣,學著那些走街串巷的小販模樣,也是大咧咧地說話,喬俊林他爹孃若是見了,怕是要大吃一驚。
&iddot;
待羅三郎賣完糕,關了院門進了灶房,大娘和二孃已經把湯煮好了。在外面草棚裡凍了許久,一碗熱騰騰的羊肉湯喝下去,真是渾身舒爽。另外還蒸了些豆包,就著羊肉湯吃豆包,也是不錯。
大娘也沒著急回去,晚飯就在這邊吃了,林家那邊,今天沒輪到她做家務,稍晚些回去也無妨。
那林家大院畢竟人多,林大郎林二郎都已結婚生子,林三娘雖已出門,卻也常常回來,下邊除了林五郎羅大娘兩口子,還有個不省心的林六郎,再加上那個恨不得把心偏到胳肢窩的林母,這一大家子,各人有各人的心思,在那樣的環境中生活,羅大娘有時候也煩。
話說林家原本還有一個四郎,長到十來歲的時候,生了一場病,人便沒了。這年頭,許多人家都有這樣的事,也無甚稀奇,在這個醫療技術不發達交通又十分不便的年代,生命總是顯得尤其脆弱。
吃過飯,姐弟幾人坐在屋裡說話。
羅大娘說,最近村子裡那些沒有學到做豆腐的,似是有些按捺不住了,村裡有兩個經常過來找她那兩個妯娌一起說話幹活的婦人,這幾日總往她跟前湊,想探她的口風。
羅二孃也說自己被人問起過,然後四娘五郎也在一旁附和。不知道有沒有人找去那些已經學會做豆腐的人家,不過目前來看,除了原本來羅家學過的人,並沒有其他人家做出豆腐來賣。
現在那些人都是從大娘二孃她們那裡旁敲側擊,直接問到羅用跟前的反而少。
這也不難理解,羅三郎自小讀書,不常在村裡走動,村人們並不十分了解他的脾性,若是當面問了,萬一羅三郎回問他們一句:&ldo;當初為何不來?&rdo;又該如何作答。到底還是跟大娘二孃她們更熟悉,還是先從她們那裡問問吧。
&ldo;等過了年關再說吧。&rdo;羅三郎道。同在一個村子裡生活,不能把事情做得太絕,再說能白得幾個幫工也不是什麼壞事。
不過總該留出一些時日,讓前頭那些一早就選擇相信他的人,多掙幾個錢,要不然如何能顯出差距?
只有顯出了差距,叫前頭的人嘗到了甜頭,將來羅用再說點什麼話,這些人才會把他當回事。
&ldo;下回再有人跟你們說這個,你就問他們家裡頭,年後打算叫誰過來。&rdo;羅用想了想,又說道。
這回的人選不能太大意,上回羅用開出那樣的條件,他們都不肯過來學,除了個別不肯相信的,剩下的人家,或多或少都有這樣那樣的問題。
羅用也不想弄幾個不像樣的人來羅家院裡給自己添堵,尤其那些人品不好的更不行,家裡還有二孃四娘她們在呢。所以就要在那些家庭中挑選一個最合適的人過來,大人若是不行,就換小孩過來,小孩畢竟還是更好調教一些。
送走了羅大娘,羅用又去灶房看了看,前些天拌好的豆腐和豆渣,現在都還在發著呢,這個時候做醬,季節有些不對,黴菌長得慢。
既然要賣雜貨,又怎麼能少了大醬和醬油。
那些豆子是用來做大醬的,豆渣則是用來做醬油,羅用沒做過這兩樣東西,就是看了空間裡一部智慧型手機裡面存著的一篇小說,照那上面寫的做大醬和醬油的情節做的,頭一回,季節又不對,也不知能不能做得成。
作者有話要說:
田崇虎:你賒我些腐乳吧。
羅三郎:好男兒豈能賒帳,你還是來我家幹活吧。
第13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