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頁(第1/3 頁)
不過話又說回來,這不等於說王獻之、王羲之在任何方面都是等量齊觀的。就現有材料看,王羲之在文化史上的貢獻與影響要比王獻之大,王羲之可以說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而王獻之在知名度方面也不如王羲之。
&ot;比世皆高尚於敬??海內非惟不復知有元常(鍾繇)、於逸少亦然。&ot;有人根據陶弘景上述的一段後斷言:如果不是唐大宗為大王宣揚,並極力踐踏小王,書聖的桂冠早已旁落小王了??這種論點是值得商榷的。筆者認為&ot;書聖&ot;的桂冠戴在王羲之頭上是名副其實的,毫不過譽。的確,王獻之應該恢復其歷史地位,但沒有必要矯枉過正。王羲之獲得&ot;書聖&ot;盛譽是歷史的公正回報,並非唐太宗宣揚的結果。張懷瓘在列出崔緩至王獻之十九人後,說:&ot;在千百年間得其妙者,不越此十餘人。各能聲飛萬裡,榮耀百代,惟逸少筆跡道潤,獨擅一家之美,天質自然,丰神蓋代。&ot;王羲之現存的作品已很有限了,就從這些不多的作品綜合分析以及對後世的影響看,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幾乎也是後無來者。
二、二王書法之影響
被譽為&ot;書聖&ot;的王羲之在中國書法史上貢獻巨大,影響深遠。
東晉以前的楷書帶有涉重的隸意,王羲之摒棄了楷書的隸意,創造了楷書的新的體段。我們見到的《黃庭經》、《樂毅論》、《曹娥碑》、《東方朔畫像讚》等楷書與今天的楷書在形態上幾乎沒有任何區別。王羲之為楷書的嬗變作出了劃時代貢獻。
王羲之創造的新體行書,歷來被視為行書的&ot;法典&ot;。《蘭亭序》被稱為&ot;天下第一行書&ot;、&ot;純正典雅的行書規範&ot;,成為人們學習的起點和目標。
王羲之在揚棄章草和張芝今草的基礎上,創造了新型的今草,形質雖不連屬,但神采貫通。
虞龢在《論書表》中道:&ot;洎乎漢魏,鍾張擅美,晉未二王稱英。&ot;張芝、鍾繇、王羲之、王獻之被稱為&ot;古今特絕&ot;的四賢。王獻之&ot;極能小真書&ot;,楷書勁直疏秀。行草書,優遊神駿。他創造的&ot;破體&ot;,&ot;一筆書&ot;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王羲之&ot;善草、隸、八分、飛白、章、行。備精諸體,自成一家之法。&ot;1王獻之&ot;隸(楷)、行、草、章草、飛白五體俱入神,八分入能。&ot;2他們博精諸體,成就斐然,發展全面。王羲之、王獻之的書法,以其極高的藝術品位使人們為之析服。&ot;右軍書法萬代所宗&ot;,3千百年來被人們作為範本,&ot;心摹手遁&ot;,爭相臨摹、仿效,可以毫不誇張他說,中國歷代書法家,幾乎無一不從他們的書法藝術中汲取營養,所以說二王為發展中國書法藝術起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1 馬字霍輯:《書林藻鑒》引《別傳》文。
2 「唐]張懷瓘《書斷》。《晉書&iddot;王羲之傳》稱:&ot;工草隸&ot;。
3 《書林藻鑒》引崔希仲語。
由於王羲之、王獻之精於各種書體,特別是楷書、行書單字意識極強,非常講究單字的形體美、結構美。在文字使用的過程中自然形成了一種體系、權威,使漢字的字形、體態得到相對的穩定,為漢字的規範作出了貢獻。他們創造的新體快速流便,易於普及,這對積累和傳播文化知識,推動社會進步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王羲之的一些書法理論,不少人認為是偽託,不可信,筆者在《關於王羲之的書論》一章中發表了自己的意見,這裡不再重複,但有必要說明的是,在一些名人名篇中,引用&ot;右軍之語&ot;一般都認為是真實的。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