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迷上傳統(第2/3 頁)
一邊說:“大力啊,你拿著這個,儘快去山對面的村長那兒,向他討要一些草藥什麼的。”
“有什麼條件我們之後再談啊。”
一邊又對著另一個青年:“大壯,就委屈你出去送信了。山裡面閉塞,我們囤積的糧食和柴火肯定是支撐不了幾天的。還是要國家出面來救我們。”
“你出去後就儘快說明情況知道嗎?”
“如果說不清,就讓負責人看這個龍泉印泥,讓他們知道我們是做祖傳手藝的那個村子。知道了嗎?”
兩個青年都用力點了點頭。
箭在弦上,刻不容緩,每一分每一秒都是拿命換來的。能不能在這次危機中度過,就看他們倆了。
當然,他們知道村長和村民們肯定也會過得很煎熬,所以他們也要努力盡快地完成使命。
行動開始了,老村長也帶著村民們過河了。
組織的時候,他還是非常和善和和藹地對著鄭剛他們說:“對不住了孩子們,你們第一次來就碰上這樣的大事。”
“不介意的話就跟我們去避難吧。雖然沒有你們自己過得好。但是吃得飽,能烤火還是可以滿足的。”
老人歷經風雨的滄桑和久經歲月的沉澱,讓他的身上有一種讓人信服的光芒。
所以兩個旅友自告奮勇地說:“沒事的爺爺,我們兩個壯勞力也是可以做點貢獻的。”
“好好,就麻煩你們了。”
接著緊鑼密鼓的運輸任務就開始了。
首先是小孩子的運輸任務,儘量就是讓他們不要碰到水,過去了以後,連帶著大人也不要再次過水了,儲存體力。
所以呂志和鄭剛是最先過的那一批。
而老村長過來之後也是拿著大喇叭在喊:“不要擠,不要急,大家都會過來的。先讓小孩子過來啊。”
後來村長喊累了,又換了個人,繼續接過來,接力他的喊話。
只是過了一大半的時候,水流開始變得渾濁了,開始變得湍急了。
一個體重相當可觀的老婆子自己過河都踉踉蹌蹌,險些被沖走。
呂志、鄭剛想也沒想就衝了下去一起穩住大娘的身形,帶著她過河。
和周圍的小夥子一起,組成一道人肉牆,讓他們扶著過河。
只是後面實在是沒力氣了,從河裡跑到岸上躺著。
旁邊的小夥子拍了拍他的肩膀,似乎是在說:別灰心,輪到我下去救人了。
所以這兩名旅友就轉著眼珠子,一邊躺著,一邊看他們去救援。
嘹亮的響聲鼓舞人心。一聲聲雄偉的男性音色,給了眾人一劑安心藥。
“起……哈……”
一個個的人被送過來,但最後的幾個人卻都需要用繩子了。
村民們拉著事先準備好的繩子一起合力把他們拉上來。過河這件事件才算落下了帷幕。
驚險刺激。
過河後,村長帶著他們到了一處早就開鑿好的,有洞穴有亮光,四面不算光滑,但是卻可以遮風擋雨的一處壁洞。
據說是秦朝年間開鑿出來的洞穴了,到底是不是,村長大體也不記得了。
只知道這是祖祖輩輩傳下來的地方,他也是小時候跟家裡人來過才知道。
總之得前人庇佑是沒錯的,他們好像知道自己的後人會遭遇什麼,所以早就在安全的地方為他們修築了一處庇護之所。
呂志他們只覺得太神奇了,從前從未好好注意過人文文化,現在細想來,如果沒有這些文化,他們估計是要露宿荒野了,哪還有那麼幹燥又保暖的地方住。
安頓下來後,村長就著溫暖的火光,搭著棉襖子,抽著旱菸,吧嗒吧嗒地一圈圈煙霧散出,一雙眼目光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