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頁(第1/2 頁)
●蔣介石繼續反共
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頑固派雖被迫停止內戰,實行抗日,但其限制、消滅共產黨力量的企圖,從未罷休。特別是武漢失守後,其政策轉變為&ldo;消極抗日,積極反共&rdo;。先後掀起三次反共高潮,製造了一系列&ldo;摩擦&rdo;事件。陝甘寧邊區一直被其視為眼中釘,欲除之而後快,他們在邊區內部設專區和縣級政府權力機構作為反共據點;在邊區周圍集結重兵,進行包圍,封鎖、騷擾,企圖伺機大舉進攻。
早在西安事變前,西北革命根據地就處在國民黨軍隊的四面包圍之中。西安事變後,蔣介石為了分化、吞併各地方派系的雜牌軍,防止受我黨和邊區的影響,先後將東北軍和西北軍第十七路軍調離西北,而將其嫡系胡宗南部調到了關中地區,以加強對陝甘寧邊區的包圍、封鎖。抗戰初期,國民黨部署在陝甘寧邊區周圍的兵力達30萬人。
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戰在歐洲爆發。太平洋戰爭迫使日本從華北、華中地區抽調了大量兵力轉向太平洋戰場,致使日軍對西北的威脅大為緩解。而此時國民黨部署在陝甘寧邊區周圍的兵力不但沒有減少,反而增至40餘萬。其中蔣介石嫡系胡宗南的部隊增加到近30萬,從南面和西面包圍、封鎖邊區。
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後,蔣介石曾對中共談判代表許諾將&ldo;陝甘邊區&rdo;改為&ldo;陝甘寧&rdo;邊區。但1937年9月陝甘寧邊區政府成立後,國民黨當局卻遲遲不予承認。反而以統一&ldo;軍令&rdo;、&ldo;政令&rdo;為藉口,宣稱陝甘寧邊區政府為&ldo;非法組織&rdo;,&ldo;絕對不能存在&rdo;,並向邊區委派國民黨專員、縣長,造成邊區內部兩個政權同時並存的局面。
這些專員、縣長利用職權,採取各種方法,造謠誣衊中國共產黨和八路軍;鎮壓群眾運動,摧殘和解散抗日救國團體;挑撥我軍和友軍、群眾、少數民族之間的關係;支援地主向農民反攻倒算,強收舊租舊債;強編地方保甲;亂殺我軍官兵和地方工作人員;訓練反共幹部,以參觀、考察訪問等各種名義滲入邊區大搞特務活動,從事搗亂破壞;指使保安部隊配合正規軍不斷製造摩擦和流血事件。因此,留守兵團在擔任清剿土匪、守衛河防任務的同時,還要堅持維護抗日統一戰線大局,同一些頑固的反共分子作堅決的鬥爭。
●針鋒相對的較量
1938年10月武漢失守後,抗日戰爭由戰略防禦進入戰略相持階段。國民黨頑固派將其政策重點逐漸轉移到反共反人民上來。1939年至1940年間,掀起了第一次反共高潮。陝甘寧邊區是國民黨頑固派武裝進攻的重點之一。
當時我團除在延長、延川、固臨防守外,還要以一部分兵力對付延長縣國民黨縣長周金龍。他是國民黨三青團骨幹分子、頑固派。一進邊區就施展破壞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伎倆。1939年3月以來,延長地區一直久旱不雨,農民盼雨心切,就自發組織舞龍祈雨。周金龍藉機在群眾中煽動:&ldo;這不是天災,而是&l;人禍&r;。共產黨領導的邊區只顧徵糧、納稅,而不顧你們的死活……&rdo;。
我們立即與我政府縣長譚生彬、縣委書記白清江研究對策。在分析情況時,認為祈雨是民眾風俗習慣,只是被人利用。只有揭發陰謀,以其人之道還制其人之身。
祈雨期間,依當地風俗規定,所有的人必須吃素。我們請群眾暗中察訪,看縣政府和當地駐軍單位有誰違犯俗規。結果只有周金龍縣政府犯了戒。這一下激怒了農民群眾,他們集結了幾百人抬著龍王樓子直衝縣衙。攪的縣政府天翻地覆。周只得派手下張永清請我們出面調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