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金陵大學的來歷(第2/2 頁)
1910年,隨著宏育書院的併入,金大在鼓樓西南方向新建校區,開啟了新的篇章。
1927年7月,國民政府收回教育主權,任命陳裕光為金陵大學首任中國籍校長,
他也因此成為國內首位執掌教會大學的華人領袖。此時的金大,
已然成為國內頂尖的高等學府,孕育了陶行知、李景均等眾多傑出校友。
沐奕凝神傾聽,趙逸夫的講述如畫卷般在他眼前展開,讓他對這所歷史悠久的學府充滿了敬仰之情。
趙逸夫則不知疲倦地繼續道:
“金陵大學的建築風貌獨樹一幟,巧妙地融匯了東西方建築藝術之精髓。
校園佈局沿南北主軸線徐徐鋪展,展現了西式建築的規整與秩序之美。
各類建築錯落有致,其間點綴著幾何圖形的綠地與開闊的廣場,洋溢著濃厚的中國風韻。”
東大樓遵循中國傳統建築理念,青磚堆砌的外牆古樸而莊重;
西大樓則為磚木結構,歇山頂筒瓦屋面平添幾分古雅氣息,
底部由明代城牆磚緊密拼接,上部覆以菸灰色粘磚,更顯古意盎然。
學生宿舍區的甲乙樓、丙丁樓、戊己樓及辛壬樓等,無一不透露出中式建築的典雅情調。
而那座最早的禮拜堂,其建築形態仿若一座純粹的中國古典廟宇,
主體部分為大氣磅礴的歇山頂,附屬部分採用硬山頂,二者相得益彰,盡顯華夏建築的神韻。
尤其是北大樓,作為校園的地標建築,以其獨特的造型吸引了無數目光。
樓體被蔥鬱的爬藤植物輕輕纏繞,中央挺拔的方形塔樓將大樓對稱分為兩翼,塔頂飾以十字脊頂,
如同西方鐘樓的巧妙變形。整座大樓皆以珍貴的南京明代城磚築就,工藝之精細,令人歎為觀止。
門框線條優雅,一對精雕細琢的抱鼓石立於門前,
門廳深邃而莊重,天花板上繪有仙鶴翱翔的藻井圖案,美輪美奐。
在趙逸夫滔滔不絕的講述中,沐奕的內心愈發震撼,他未曾想到,
今日南京大學的前身竟有著如此源遠流長的歷史脈絡與深厚的文化積澱。
看到沐奕眼中閃爍的崇敬與感慨,趙逸夫輕輕拍了拍他的肩膀,溫和地說:
“看你聽得入迷,估計也餓了吧。來,跟我回宿舍,
我給你準備點飯菜,溫一壺熱酒,我們再慢慢聊。”
《金陵學府頌》
金陵學府歷史長,中西融合韻悠揚。
建築獨特風格顯,文化深厚底蘊藏。
趙逸夫言傳佳話,沐奕聆聽心激盪。
校園漫步感慨多,知識之門永開放。
未完待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