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頁(第1/2 頁)
趙書禮看著他劃的圖,越看越覺得有道理。這兩個沙漠為什麼是沙漠,正是因為它們中心高兩邊低,雖然兩面都是黃河徑流,可是根本無法引水,只能任其沙化。甚至河套地區不多的幾條河流,也是從中心往兩邊的黃河流入。因此根本無法引黃河水,可是藉助了相連線的六盤山脈,剛好劃出了一條緩慢下降的通道,順著這條通道引水,確實有可能。
趙書禮不由得對他刮目相看起來,不過他還有疑惑,如果這個計劃可行,為什麼後世的政府沒有這樣計劃。他反覆的看著蘇芳劃的路線圖,最後在起點找到了一個他能接受的原因,那就是後世的青銅峽建成了發電灌溉的水利工程,導致了沒有辦法提供更多的水給河套地區。相對於青銅峽的水電,趙書禮更看重沙漠的治理,更何況還能增加億畝良田呢。
於是頗為猶疑的答應下來,並讓蘇芳在仔細勘查勘查後在動手。
趙書禮沒等到蘇芳的勘查結果就離開了綏西,他跟孔韌一道開始遊說,或者是忽悠整個中國的資本家的路演。
二十三節 忽悠
更新時間2012-5-19 8:57:13 字數:2330
路演的第一站自然是包頭,在包頭向眾多商人宣揚了他們工業救國的思路,但是晉商不是太買帳。他們更願意從事熟悉的商業貿易活動,或者是開發購買土地,其次就是開礦。不得不說,清代後晉商的思維落伍了,就是他們擅長的金融業,也拒絕改革不肯把舊式的票號改組成新式的銀行。對於其他的現代產業,也就接受了一個開礦,大概是因為開礦也是屬於土裡刨食,符合山西人重土地的思維模式。其實相比較於其他的現代工業比如紡織業,礦產業是一個投資大回收慢的產業,唯一的優點大概算是穩定可靠了吧。
包別了土氣保守的包頭商人,趙書禮南下到了山西,從大同,平遙,太谷,祁縣,太原,晉中一路走下去,卻沒有說動山西人動心,反倒是簽訂了一些開礦的協議。
鬱悶之下,兩人只得挪窩,從太原坐正太鐵路,到了石家莊。
石家莊也是一個大城市,但是這時候工業幾乎也就是礦業,還是沒有進展。
到了北京後,倒是有點收穫。
一個做鞋的鋪子對這個計劃有點興趣,趙書禮也對這個鋪子有點興趣,因為這個鋪子叫做內聯升。北京著名的鞋業商號,北京人有頭頂馬聚源,身穿瑞蚨祥,腳踩內聯升的說法。內聯升的老闆看上孔韌計劃書中關於輕工業內容裡提到的製鞋廠,表示如果真的免稅他願意投資,到包頭設廠生產皮靴。
離開北京後,孔韌十分沮喪。
趙書禮倒是不以為然,他做生意的時候,拉投資比這難多了。更何況他心裡根本就知道,不可能輕易成功,否則中國就不會先經過李鴻章嘔心瀝血的洋務運動,後又有狀元郎張謇激情洋溢的實業救國後,還如此落後。在他的打算中,此次行動的目的,宣傳多過實際。
孔韌唉聲嘆氣道:&ldo;司令啊,你說這是怎麼了,實業救國喊了那麼久,可為什麼等到了時候,這些人一個個的都這樣啊。&rdo;
趙書禮安慰道:&ldo;別灰心嗎,中國大了去了,總有人會欣賞我們的計劃的。再說了這不是有收穫嗎,總算有一個企業願意投資了啊。&rdo;
孔韌不滿的道:&ldo;一個製鞋廠也算是企業。&rdo;
在沮喪中,孔韌跟趙書禮兩人到了天津,中國北方最大的港口城市,北京的門戶。
天津這時候的工業實力可比北京強多了,因為是港口有一些外國人的工業,不過大多是船舶修理之類的,不值得一提。
在天津趙書禮包下了海河邊上最豪華的利順德大酒店,跟前幾天一樣,邀請天津工商業知名人士參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