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2/5 頁)
最久的軍隊。一直到萬曆年,依然可以組織幾十萬精銳,發動三場規模宏大戰爭。便可以看出,明朝的軍事體制本身,並不是很爛。
但是,在天啟、崇禎年間,明朝軍隊就忽然的失去戰鬥力——主要是因為沒有錢。餓著肚子計程車兵,根本談不上有效訓練。拖欠軍餉,士兵自然也沒有士氣。
只要有錢,軍隊的戰鬥力,也是可以恢復的!
繞了半天,不外乎是“發展生產力”。而作為經歷過改革開放時代的肖圖白,更耳熟能詳“科技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沉思片刻,肖圖白找來紙張,用鵝毛當做筆,開始在紙張上記載他的零碎想法。
傳統工業
造紙、印刷、鋼鐵、瓷器、絲綢、紡織、茶葉、造船。。。。。。…;
新興產業
玻璃、水泥、烈酒、香水、報紙、機器。。。。。
城市化
醫療、衛生、文化、娛樂、教育、商業。。。。。
解除海禁
從大海中獲取食物,能夠彌補明末天災造成的一些糧食缺口。海上運輸,能夠有效刺激經濟發展,而在港口開設市舶司更是能夠增加財政稅收。簡單說,解除海禁,可以理解為明末版“改革開放”。。。。。。。
軍事改革
建設一支近代化的精銳部隊。這支部隊不須多,只需6萬,三個整編師即可。財政條件允許情況下,大力發展能夠遠航作戰的海軍。
明末的海防,基本交給了海上梟雄鄭芝龍。鄭芝龍被招安,成為福建總兵,並且負責大明海防。但是,鄭芝龍本質上就是一個大軍閥,每年在海上收取上千萬兩保護費,卻並沒有上繳中央。
殖民
條件成熟的情況下,先驅除荷蘭人,收復臺灣。早年時鄭芝龍曾經組織數萬名福建、廣東沿海農民,開墾臺灣。後來,接受明朝按照後,鄭芝龍便看不上土裡刨食,自己主動放棄了對臺灣,便宜了荷蘭殖民者和西班牙殖民者。。。。。。
收復臺灣之後,透過與荷蘭人交鋒,積累殖民戰爭經驗。之後,可以對東南亞列國,採取拉攏、顛覆、攻伐等等各種方法,逐漸吞併殖民。
17世紀,可是大殖民時代,放棄了全球殖民的機遇,顯然是對子孫後代犯罪!
柳馨予、趙柔娘兩女,默默的幫肖圖白整理文稿。
肖圖白笑道:“你看得懂?”
柳馨予搖頭,趙柔娘卻點頭。
“嗯?”肖圖白笑了笑,“柔娘,你點頭什麼意思?”
“大人寫的字,雖然是不常用的簡寫字。但是,仔細觀察,還是能夠看懂意思的。”趙柔娘鼓起勇氣回答。
肖圖白淡然一笑,簡體字其實大多數都是古代已經有的漢字。魯迅小說中,孔乙已的那個經典臺詞“回字有四種寫法”。
其實,已經說明了簡體字的本質——古代漢語,同一個字有很多種寫法,選取最簡單的寫法作為標準漢字,於是便成為了簡體字。
又問柳馨予為何搖頭。
“雖然奴家也能看懂這些字,不過,這些字組成的詞,理解起來很費勁。就如,這個水泥、報紙,是什麼,奴家就百思不得其解。”
“水泥嘛?就是一種粉末,攙上水之後,變成水泥漿,水泥漿乾燥之後,會變成比石頭還要硬。如果修路、修橋樑、做房子、築城牆等等用了水泥作為材料,能夠築成更結實的建築。。。。。”
“報紙,朝廷有邸報,會將朝廷上發生的大事,向天下的官員公開發行。不過,邸報只能供官員閱覽,發行量很狹窄,內容更純粹的政治。而我所提到的報紙,是指在民間公開發售,除了刊登朝廷大事之外,更會記錄、報道各地發生的新鮮事。更會向民間公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