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重回八零(第1/2 頁)
二月初二,龍抬頭。
宋家莊地處魯南山區,歷來有炒糖豆吃龍鬚的習俗。但黃豆和紅糖是金貴東西,沒幾家捨得拿出來炒了當零嘴,宋遠航家也不例外。
不過吃飯的時候,他面前倒是有一碗臥了個雞蛋的手擀麵。
宋遠航看了眼爹孃手裡的粗瓷大碗,不出意外,果然湯多面少,雞蛋更是不可能有。
他默不作聲,夾起雞蛋,一分為二,一人一半。
“你這孩子,咋又作妖!我和你爹都活了這把歲數了,還缺你這口雞蛋?”
“缺!”
宋遠航手疾眼快,端著碗,趕在爹孃把雞蛋又往他碗裡放之前,噌地站起身,風捲殘雲,呼嚕幾口,便把麵條扒進了肚裡。
真香啊。
好想再吃一碗。
可惜現在不是糧食充足的21世紀,如今是1980年,就像今天他們吃的麵條,還是用粗麵和玉米麵摻著擀的。
好在年前村裡已經分田到戶,相信糧食問題很快就會得到改善。
而宋遠航,這個來自二十一世紀的靈魂,在同叫宋遠航的農村青年身體裡,已經呆了快有三個月。
前世他無親無故又身患漸凍症。
萬幸生病前已經實現了財富自由,不僅能夠體面地離開,還留下了不菲的遺產捐獻社會。
也許是他的善舉感動了老天爺。
在農村青年宋遠航因為救火而被濃煙嗆得昏迷不醒時,他從21世紀悄然地來到了1980年,繼續兩人還未走完的人生。
“爹,娘,我去學校了哈。”
宋遠航1978年高考落榜後就一直在村小裡當代課老師,比起天天要下地幹活的同齡人,算是輕快又安穩。
可惜好景不長。
從去年秋天開始,縣裡就傳出要削減民辦教師名額。
以前民辦教師的工資都是按工分結算,由各村大隊負責。
現在分田到戶,需要真金白銀地發工資,縣教委財政吃緊,村裡賬上也不寬裕,每個村小都被下派了勸退指標。
宋家莊村小也有一個。
而宋遠航正是最可能被勸退那位。
他為了給自己再找條出路。年前點燈熬油,很是用心地寫了兩篇小說,分別往《魯省文學》和《華夏青年》投稿。
八十年代。
一個農村知識青年想要在短時間內改變自己的命運,除了高考,發表文章是最快的捷徑。
才華,在那個年代,絕對是一塊十分好用的敲門磚。
何況投稿又不用花錢。
只要在信封正中寫上稿件二字,或把信封右上角剪下一小塊,標明是投稿。
盡職盡責的郵遞員們,就會把稿件完完整整地送到雜誌社,編輯們也會心甘情願地代付郵資。
尊重知識和文化,是大家約定俗成的默契。
“投給《魯省文學》的短篇《青年有志》已經過稿,編輯來信說會作為首篇刊登在四月份的《魯省文學》上。”
本來宋遠航還擔心《青年有志》會被退稿。
畢竟這篇小說完全是他自己的原創,寫的是一個名叫有志的退伍軍人回到家鄉,紮根土地、無私奉獻的故事。
不像《鳳凰琴》是根據柳醒龍的同名小說改寫。
沒想到編輯不僅沒退稿。
還在回信中大讚他文筆生動優美,行文有自己的特點,鼓勵他一定要堅持創作,千萬不要浪費了天賦。
這倒是讓宋遠航對《鳳凰琴》的過稿又憑添了幾分信心。
看來纏綿病榻那些年,沒有自暴自棄是對的。
他的文筆文風,沒有拖累原先的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