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第1/2 頁)
其中桂良是奕訢的岳父,歷任湖廣、雲貴、直隸總督及吏部、兵部尚書等職,拜文華殿大學士。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奕訢奉命督辦和局時,桂良作為其幕後智囊之一,參與了歷次對外談判。
沈兆霖,道光十六年(1836年)進士,歷任翰林院編修、兵部右侍郎、戶部右侍郎、署戶部尚書、兵部尚書等職。當年肅順專權,飛揚跋扈,朝臣莫敢與之對抗,獨沈兆霖敢於直言政事,數持異議,是一位正直之臣。
寶鋆,滿洲鑲白旗人,道光進士。他出身貧寒,對民間疾苦有所瞭解。議和期間,他力主開庫放銀,穩定軍民,辦了不少實事,成為奕訢集團的重要人物。
曹毓瑛,道光十七年拔貢,授兵部七品小京官,後充軍機章京,在慈禧、奕訢與八大臣的爭鬥中,他主動充任奕訢集團在熱河的耳目。政變之後,受到慈禧和奕訢的賞識和重用。
文祥,軍機舊臣,鹹豐八年(1858年)即入軍機處。鹹豐帝出逃熱河時,力持不可,與英、法交涉時,他署步軍統領坐鎮京師,統籌洋務全域性。政變成功後,奕訢對其倍加信賴,視之為股肱心腹之臣。
十月初八日,兩宮皇太后又以論功行賞為由,召見奕訢,宣示&ldo;著以親王世襲罔替&rdo;,這可是至上的榮譽!世襲罔替,俗稱鐵帽子王,大清有國近二百年,僅有九人受此封賞。除雍正朝怡親王允祥,因公而忘私、視國如家,死後被乾隆命王爵世襲外,其他八位均因有開國之大功勳而受冊封的,如順治年間禮親王代善、鄭親王濟爾哈朗、睿親王多爾袞、豫親王多鐸、素親王豪格、成親王嶽託、武英郡王阿濟格和安平貝勒杜度等八王。
此時的奕訢心裡明白,即使受此封賞,也並不能永保子孫的安康與榮耀。多爾袞當初是何等地顯赫,死後立即被追奪爵號;剛剛死去的肅順、端華都是鐵帽子王鄭親王的七世孫,載垣是允祥的五世孫,現在還不是身首異處。月滿而虧,人滿則損。雲譎波詭的宮廷內部政治鬥爭,使他意識到即便自己位高權重,也當格外小心為是,於是情辭懇切地辭謝太后。
慈禧甚感納悶,也不知恭親王葫蘆裡賣的什麼藥。於是又以先帝遺言為名,希望奕訢能接受世襲罔替之封賞。一聽乃先帝恩旨,奕訢頓時聲淚俱下,想起自己與四哥兒時的手足情義,後來十年的恩恩怨怨,到如今兩人已是陰陽兩隔。若四哥生前真有此言也不枉兄弟手足一場。但此時不能簡單相信,於是仍極力辭謝。慈禧無奈,只好作罷。
十月初十日,又發布上諭,奉兩宮懿旨,對康慈皇太后崩後一直未升太廟一事,著大學士會同六部九卿詳議尊諡,後&ldo;升祔太廟,永極尊崇&rdo;。這可觸及到奕訢心裡的痛處。當初,母親在時,為了給她老人家爭個太后之位,他不惜與鹹豐鬧翻;後雖勉強封后,但死後又被故意減殺禮儀,不上諡號,不升太廟。母親雖為皇后,卻仍與妃嬪們葬在一起,做兒子的怎能不痛心!就因為這一點,自己剛乾了一年多的軍機大臣,立遭罷黜,被解除了一切職務,只留下一空虛的&ldo;親王&rdo;封號,一閒就是數年。奕訢感激涕零,連連磕頭拜謝,這是發自肺腑的‐‐也總算可以告慰母親的在天之靈了。母親大半生的願望,至此才得以完全實現。這一切來得太不容易了!也更加深了奕訢對慈禧的感激。
第十章 垂簾前的議政王專政(2)
慈禧對奕訢的封賞十分慷慨。但是,她在最高統治權力的掌握上,在與奕訢的權力分配方面,卻毫不含糊。她雖然給了奕訢諸多要害部門的實權,但她一定要讓他知道,大清廷的最高決策權還是在我太后手中,你奕訢僅僅是個政府的行政首腦,位處&ldo;輔政&rdo;地位,且是在太后的信任和同意下行使行政權。任何詔旨的頒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