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故人來訪(第1/2 頁)
其實薛向東完全沒必要那麼著急準備迎接家訪,因為從體檢合格到政審過關這兩個階段也是需要時間的,沒有個三到五天完不成。 冬季天黑早,薛向東回家後不久天就黑了,也沒等到有人來通知家訪。 因為李延上午答應給大黑狗捉鳥吃,他可不敢食言,看天色已晚,便過來商議著去村裡捉麻雀...... 那個年代麻雀還是四害之一,不屬於保護動物。 二人一拍即合,薛向東給家人留了張條子,便和李延各自帶上手電筒,推著腳踏車出了門。薛向東的腳踏車後座上綁著一個長竹竿,竹竿的頂端用一根半米長的灰條子(楊木板條,約5毫米的厚度,三四厘米寬,八十年代蓋房子的棚都是用它先釘一層,然後抹白石灰)釘著,貨架子上還夾一個面袋子。 騎行了十幾分鍾,兩個人到了目的地,雙盛鄉的新豐村牛馬棚。 李延爺爺奶奶家就在新豐村,他自小就是在新豐村長大的,所以對這裡很熟悉。二人輕車熟路的到了村裡,和村幹部打聲招呼便來到了牛馬棚,戴上備好的口罩,開啟木門,頂著大牲畜的臭氣進了棚子。 八十年代的牛馬棚都是土坯建造,房頂是茅草鋪蓋,能有三四米高,雖然沒有生火取暖,但東北的冬天,大牲畜能有個這樣的棚子過冬就不會挨凍。 麻雀也會找地方,每年冬天,很多麻雀都會在牛馬棚內找地方搭窩過冬。它們會把窩搭在棚頂的下沿,就是土坯和棚頂茅草的連線處。 薛向東他們瞭解麻雀的這個習性,每年冬天都會趁黑來捉幾次,逮到了就拿回家剝皮去內臟,油炸或者是燒烤著吃,特別香,很解饞。 薛向東帶著的竹竿就是用來捕捉麻雀的工具。他舉著竹竿,李延拿著手電筒,手電筒開啟後向棚沿處一晃而過,而薛向東則迅速的用竹竿前端的灰條子使勁一頂手電筒晃過的位置。幾隻麻雀就會應聲落地,李延再次開啟手電筒照向地面,尋找撿拾被打下來的麻雀。 麻雀夜晚目不視物,特別是強光照射下,它們不飛不動,像被施了定身法一樣,這樣也就被人給算計了。 牛馬棚很大,一個來小時,薛向東和李延兩個人輪番操作,繞牛馬棚轉了一圈,揀了掉落下來的近百隻麻雀。倆人也是累得氣喘吁吁,便結束了捕鳥活動。 面袋子也裝了小半袋,載著這小半袋麻雀,二人到家已將近19點。 李延先給大黑拿出五隻麻雀,大黑一口沒全部銜起來,又往返了一次,將五隻麻雀收回窩,高高興興的打牙祭去了。 二人將剩下的麻雀大致一分為二,然後道別回家。 家裡飯菜的香味隨著房門被從裡面推開飄了出來,扎著兩個馬尾的妹妹薛向紅聞聲蹦蹦跳跳的奔了出來,嘴裡喊著:“爸爸媽媽,我哥回來啦,可以開飯嘍。” “回來啦?”媽媽的聲音也從廚房裡傳了出來。 “體檢情況怎麼樣啊?”媽媽問。 薛向東答道:“今天檢查的專案就是抽血化驗,結果還不知道呢。” “哦,那就安心等結果吧。”媽媽剛說完,妹妹跳著腳的喊道“我要吃麻雀肉,我要吃麻雀肉。”媽媽笑著說:“別喊了,讓你哥給你馬上弄,不著急就等等......" 家人已經等了薛向東有一會兒了,四個菜已經擺在了飯桌上,看得薛向東是食指大動,伸手就要抓起一隻雞爪子,被老媽一掌開啟,吩咐道:“趕緊去把麻雀處理一下,你妹妹急著吃呢。” 薛向東手腳並用,扒皮去內臟的處理好麻雀,薛母將40多隻麻雀用油炸了一下,端上餐桌。 一家人圍坐在桌前開始用餐,在其樂融融的氛圍中,一聲不和諧的聲音傳了過來,大黑對著院門汪汪汪的不斷吼叫,看來這是家裡來了不速之客了啊。在薛父眼神的示意下,薛向東小跑著出了屋。 “這是董老師家麼?”一個陌生的聲音隔著院門傳了進來。 薛母名叫董華,所以薛向東基本確定來人應該是找自己母親的,便回道:“是,您是哪位?”一邊詢問著,一邊開啟了院門。 藉著月光,隱約看得出來是兩名身穿軍裝的人肅立在門前兩三米遠的地方。 “你好,請問,董華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