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3/5 頁)
孩擔不得怕的確是有道理,生理上她只不過是心裡慌張了會兒,回家就生了病。
躺床上後第二天發現這樣不對,成年人的心理一下就給調節過來了。
好了之後,人卻比平時安靜多了。
一天去上課,給小姐少爺一起教學的先生居冠也覺得往日聰明伶俐的女學生正失了靈氣,忽的就聽到她在獨自囁嚅:
“一朝被讒言,二桃殺三士。誰能為此謀,國相齊晏子。”
這是在西光出事的那天,山中不知何老漢蒼髯詭異的歌聲。
居冠是個從縣學出來的小文人,出事使然,不是個名門的他只有兩條出路:要麼去做幕僚,要麼去教書。
聽了他女學生說的句子,還算有些見識,便問她,“你在咕噥什麼?”
春華見是老師教她,便把心中疑問說了出來,“先生您聽著我這唱的是什麼,前些日子剛聽人唱過。”
“那是為師家鄉的歌。”
春華驚奇地看著他。
居冠被女學生濡慕的眼神看得有些自豪感,“梁甫吟,齊魯之地人人多會背,便是在鄉里,不知其意的稚子們都會圍著當歌唱。”
他所說的話中,似乎真在春華面前描繪出一群無知小孩一邊玩鬧一邊唱著令人生寒的兒歌的光景。
二桃殺三士。
居冠道,“你知道它的意思嗎?”
春華當然不知,搖頭。
一旁的張淮也是習字無聊,聽說有故事聽便也跟了過來,央求道,“先生,您可要給說說。”
居冠便說起了這個化自《晏氏春秋》的故事。
齊公手下有三能人,早年護君為國,開疆僻壤,立下卓越戰績。
齊相晏子便和齊公說,這三人如今功績大了,會威脅到他的地位,便請命殺死他們。
晏子的毒招很樸素,因而根本不會令人生疑。
對這三人說,國君為了嘉獎他們給了他們三人兩個桃子,令三人〃計功食之〃——這個故事中的桃子原本不過是俗物,卻因這四字而成了殺人的工具。
公孫接是個勇士,田開疆曾埋伏兵擊退敵國大軍,因為兩人是武夫魯莽,各自迅速各取了一個桃子。而後在一邊沉默的古冶子便詰問:
〃有一次主君渡河時遇到大鱉,一口咬住馬車的坐騎,主君掉入水中。當時我還年輕不會游泳,但卻潛入水中、逆水百步,又順流九里,才捕殺了大龜。這樣還不值一個桃子的功勳嗎?〃
前二人深覺自己的功勞不如古冶子,還回桃子,並因羞愧而自刎身亡。古冶子也覺得自己話說得太過,獨自存活是不仁,使人蒙羞是不義,亦自殺而死。
這便是蘊涵在齊地民謠後的歷史故事。
《梁甫吟》字義極冷,而聽完這個故事後春華的心更冷。
如今距春秋戰國大抵已經幾百年了,但凡想到,多年後春秋的齊宮舊殿都已難尋蹤影,這一段陰暗的軼事卻仍由著歌謠口口傳誦。
都已經說不清三勇士的名字,街巷孩童猶拍手背唱邊遊戲著。
到了今日,晏子仍得著好名聲。
不由思考,“小人讒言,君主昏聵,可見是滅齊有兆。”
居冠讀的是聖賢書,聽了不由責道,“為君計議,是賢者深謀,此三人功高震主,實在該誅。”
春華心中才沒有些君君臣臣之道,承著先生的話繼續問,“這三人功高,地位高,比起那位做了國相的晏子又如何?”
先生被她說的一哽,好在張淮卻是把“君臣”讀到了腦子裡,“這還用說,晏子必然是忠心之人。”
“那麼那個不計較自己生死為主君搏殺異獸的古冶子就不忠心了嗎?”春華道,“晏子不過是文人,動動口舌便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