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故人劫道(第1/2 頁)
次日一早,王匡就召集士兵,連同別駕王彧一起踏上了東進之路。
路上,王匡邀請于禁與自己並乘。
早上出發時,于禁已經向王匡辭別,說明要去尋找鮑信。
王匡感知其忠義,沒有阻攔,只是感嘆大將就在身邊,卻未能用之,有些可惜。
“文則,我知你有大才,行軍作戰皆不在話下。
說句心裡話,不能得文則,我心中甚是遺憾。”王匡看著身側的于禁,真誠道。
“于禁多謝王太守厚愛。
只是于禁尚為鮑校尉麾下一卒,不敢相棄,還請王太守諒解。”
于禁也有些感動,這是士為知己者死的時代,有一個“知我”的人是一種幸運。
“我亦知文則忠義,只願你我先同行,若是有鮑校尉的訊息再去相投不遲。”王匡邀請道。
“多謝太守理解,如此于禁先行跟隨太守。”于禁猶豫了一下,答應下來。
“如此甚好!”王匡大喜。
一行人來到華縣地界時,卻遭遇一票人馬攔路。
為首三匹高頭大馬,甚至不凡。
身後刀槍林立,旌旗招展,放眼望去漫山遍野都是人,目測這方人馬不下三千人。
典韋,于禁,王蓋和王彧等人圍聚在王匡身旁,皆是目露凝重之色。
這明顯不是尋常的山賊流寇,見其身上穿著,手中武器,還有身後旌旗,便是經過精心訓練的精銳。
只是不知來路,所求為何?
“不知何方英雄駕到,所為何事?”王匡大馬前行,朗聲道。
“哼,我等乃是泰山六霸主,你等欲從此過,當留下資財買命!”
“否則,休怪刀劍無情!”
為首三騎也縱馬出列,叫嚷起來。
聽著對面的喊聲,王匡心中湧上幾分熟悉之感,好似曾經在哪裡聽過。
“在下王匡,我聽聞閣下言語頗為耳熟,敢問可是王某故人?”王匡猶豫一番,還是大聲問道。
對面三騎聞言,也是一陣騷亂,只見一騎飛馬上前,大喊道:“可是泰山及時雨王公節?”
“不敢當,正是王匡。”王匡心想,這估計是遇到以前相助過的熟人了。
三人一聽,連忙驅馬上前,引得典韋,王蓋一陣緊張連忙上前。
卻見三人跳下馬來就地拜倒磕頭,口稱恩公。
“恩公在上,請受孫觀、尹禮、吳敦一拜。”
“不知是恩公駕臨,多有冒犯,還請恩公恕罪。”
“恩公……”
典韋跳下馬來,護在王匡身前,已經承擔起首席護衛的職責。
聽到三人報出姓名,王匡頓時想了起來:
當初孫觀一行人走投無路,王匡接濟他們兄弟一百金,還共同吃住了數天,後來聽說他們是南下徐州做生意去了,沒想到是這攔路截道的黑活。
當時對這幾人印象還算不錯,但是他們現在都做了匪了,恐怕事有多變。
“仲臺,你兄弟幾人當初不是說去徐州做生意了嗎?怎麼到此地做了這攔道搶劫的勾當?”王匡見典韋護衛在側,就有了幾分底氣,問道。
“不敢欺瞞恩公。當初去徐州想做些買賣,錢沒賺到,反而虧了不少。
後來遇到黃巾四起,我們兄弟幾個還有臧霸大哥就拉起一支隊伍,跟著徐州刺史陶謙征討黃巾,立下不少功勞,我還被封為騎都尉,好壞算個官。
可惜那陶謙忌憚我等兄弟實力,竟不再提供糧草,還好卸去我等職位,我等一怒之下,佔據了開陽縣,就自成了一方勢力。
只是城中供給不夠,偶爾出來劫富濟貧,緩解一下城中急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