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召見教廷教皇(第1/2 頁)
君士坦丁堡一行,讓那些外國使臣們切身感受到了大乾帝國的強大。
這種強大不只是在軍隊,更在於其他各個方面的體現。
臣子的優秀、士兵的精銳、以及帝王的強大個人魅力以及出色才能。
這樣的一個新興帝國如今又全面接手了拜占庭帝國的遺產。
因此可想而知,假以時日它必能成長到一個可怕的境地!
這已經是可以預見的未來了。
.........
九龍殿,李承道與王珪、魏徵等人商議國事。
登基祭天大典結束,並不代表他能閒下來,反而是忙碌的開始。
如今拜占庭帝國已然覆滅,大乾帝國一統歐陸,接替拜占庭帝國成為新的霸主。
新的國度建立,一切都是百廢待興,需要他這個皇帝去操心。
御書房裡。
“東征之事,朕已經等了十年!此舉勢在必行!”
李承道眼睛微眯,目光如電,令人不敢逼視。
魏徵一臉憂愁道:“陛下,歐洲大陸十年征戰,早已將歐洲打的千瘡百孔。
而今大乾帝國初立,正值百廢待興之際。”
“可陛下欲東征,殺回長安,此去路途萬里之遙,所需糧草不敢想象。
要想在三個月之內籌齊足夠糧草,難如登天!”
三軍未動,糧草先行。
行軍打仗,除了統帥的統兵能力之外和將士勇猛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後勤。
後勤跟不,任你無敵軍團,也只能半途折戟。
王珪緊接著說道:“玄成所言不錯,陛下急於東征,臣等也恨不得立馬殺回長安。
但國戰茲事體大,更何況是跨越萬里的征戰。
此事仍需從長計議,陛下切莫操之過急。”
李承道欲在三月後進行東征,然而糧草問題卻是橫在大乾帝國面前的一座大山。
五十萬大軍跨越萬里東征,耗費的糧草實在是太恐怖了。
因此魏徵和王珪才會苦苦勸阻,想讓李承道改變想法,延緩東征。
聽到亦臣亦師的王珪魏徵兩人的話,李承道微微一笑。
他自然知曉他們這是擔心他稱帝之後心態膨脹,為了東征而耗盡國力。
不過他們的這種擔心卻是多餘的。
“朕十年征戰,血染歐陸。兩位老師所言,朕豈能不知?糧草問題,朕已有解決之法。”
李承道頷首道。
聞言,魏徵和王珪一愣,連忙問道:“陛下有何妙法?”
不等李承道回答,內務省大太監就走了進來。
“啟稟陛下,教皇彼得十世已經帶到,正在殿外等候。”
大太監躬身道。
“讓他進來。”
李承道說完,對魏徵和王珪神秘一笑“兩位老師馬就知曉了。”
內務省太監退出大殿,很快又領了一位身穿華麗裝束、手持黃金權杖的老者走了進來。
這老者金髮碧眼,鬍鬚花白,約莫六十歲的年紀,渾身透著一股莫名的威嚴。
他的身份,正是羅馬教廷的教皇——彼得十世!
東羅馬帝國,也就是拜占庭帝國。
雖然它是君主制國家,但同時也是一個宗教國家,講究君權神授。
教廷的地位,絲毫不比皇室地位要弱。
若是從影響力來說,教廷的影響力反而比皇權要更加可怕。
甚至皇帝登基,都需要教皇來加冕。
只有教皇進行加冕,那才能算是正統皇帝!
而李承道與東羅馬帝國之間的戰爭,總共持續了七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