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頁(第1/3 頁)
締造者禹的事跡
禹被認為是夏朝的締造者。根據《史記》記載,禹,名叫文命。他的父親是鯀,而鯀的父親是顓頊帝,顓頊的父親是昌意,昌意的父親是黃帝。也就是說,禹是黃帝的玄孫,顓頊帝的孫子。禹的的曾祖父昌意和父親鯀都沒有登臨帝位,而是給天子做大臣。
當堯帝在位的時候,洪水滔天,人們都為此十分憂愁。堯便尋找能治理洪水的人,眾人推舉了鯀。但是九年過去了,洪水仍然泛濫不息,鯀治水沒有取得成效。舜繼承帝位後,決定任用鯀的兒子禹來治理洪水。
關於禹的長相,《尚書緯》中說&ldo;禹生來就是異像。他身高九尺,有著老虎樣的鼻子,河馬樣的眼睛,牙齒相駢,且有三個耳洞。&rdo;《史記?夏本紀》上說,禹為人聰敏機智,能吃苦耐勞;而且他遵守道德,仁愛可親,言語可信。他勤勤懇懇,莊重嚴肅,堪稱是百官的典範。
禹在接受了舜帝的任命後,與益、后稷一起開始治理九州土地。那麼到底何為&ldo;九州&rdo;?古時,州和洲本系一字,即今天的島字。而州、島二字古時音是相同的。《說文解字》對此的解釋是:&ldo;州,水中可居者。昔堯遭洪水,民居水中高土,故曰九州。&rdo; 根據中國最古老的地理著作《禹貢》中的記載,&ldo;九州&rdo;是指:冀州(今山西、河北、遼南一帶),青州(今山東東部),兗州(今山東西部),徐州(今山東南部、江蘇、安徽北部),揚州(今江蘇、安徽南部、浙江、江西北部)、豫州(今河南),雍州(今陝西、甘肅),荊州(今湖南、湖北),梁州(今四川)。後來又有周禮九州,指揚、荊、豫、青、兗、雍、幽、冀、幷州。現在,&ldo;九州&rdo;可以泛指中國,是中國的古稱之一。
依據《說文》的解釋,不難推測,當時的洪災十分嚴重,而且分佈廣,可以這樣說,那時的人們大約是湖居的。
再說禹,他首先考察了各地的山川地形、地貌。為此,他不辭辛苦,一路上穿山越嶺,樹立木樁作為標誌,以測定高山大川的狀貌。他常常左手拿著準和繩,右手拿著規和矩,身上還裝載著測四時定方向的儀器。隨後,他開始逐步開發九州土地,疏導九條河道,修治九個大湖。而對於自己,則節衣縮食,住在簡陋的地方,把所有的資財都用來治理河川。他治河的十三年中,三過家門而未入。在考察、治河的同時,他還讓益給民眾分發稻種,種植在低窪潮濕的土地上。又讓后稷賑濟吃糧艱難的民眾。糧食匱乏時,就讓一些地區把餘糧調濟給缺糧地區,以便使各諸侯國都能有糧食吃。
禹治理九州北起帝都冀州,治理了衡水、漳水、黃河、淮水等;南至荊州,治理了長江、漢水等;西至三危山地區(今甘肅境內,敦煌縣東),治理了黑水、渭水等;東至揚州,治理了松江、錢塘江、浦陽江等。禹主要採用疏導的方法治理河流,共疏導了九條大河,還在一些地區修築了堤防。上述地區的河流被疏通後,人們開始安居樂業,並在周圍肥沃的土地種植了各種作物,並且心悅誠服的向天子進奉當地特產。此外,禹還開通了九條山脈的道路。並在治水的過程中,平定了南方九黎三苗的侵擾。從此,黎、苗不再北侵,長江中游處於安定時期。
經過禹十三年的努力,所有的山川河流都治理好了,從此九州統一,四海之內都可以居住了。其他部族的首領也都可以來京城會盟和朝覲了。禹還在華夏境內九州之中分封諸侯,賜給土地,賜給姓氏,並說:&ldo;要恭敬的把德行放在第一位,不要違揹我天子的各種措施。&rdo;
禹還制定了貢賦的制度,規定天子國都以外五百里的地區為甸服,即為天子服田役納谷稅的地區:緊靠王城百里以內要交納收割的整棵莊稼,一百里以外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