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頁(第1/2 頁)
餘貞元二十一年為屯田員外郎時,此觀未有花。是歲出牧連州,尋改朗州司馬,居十年召至京師。人人皆言有道士手植仙桃滿觀,如紅霞,遂有前篇,以志一時之事。旋又出牧,今十有四年,復為主客郎中,重遊玄都觀,蕩然無復一樹,唯兔葵燕麥動搖於春風耳。因再題二十八字,以俟後遊。時大和二年三月。
百畝園中半是苔,桃花盡淨菜花開。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
事實是什麼?歷史真相又是怎樣的呢?有人說,所謂的歷史只是他看到的或寧願看到的或假裝看到的,與真實無關。讀了劉禹錫這麼好的詩篇,又有誰不希望真實的情形就是這樣的呢?正如偉大的愛情必須伴隨一波三折,必須經過重重考驗,必須是生死相許的那種。倘若平平淡淡的,又有誰知道這就是愛情呢?當事人不知曉,旁觀者不認可。劉禹錫這麼精妙的詩篇,必須要有文壇佳話與之匹配,否則就好像一位天仙妹妹橫空出世,沒有&ldo;凌波微步&rdo;的情郎相互輝映,顯得那樣孤獨無助,煢煢孑立,楚楚可憐。
從批評家的立場看來,這樣的佳話也給他們提供了指手畫腳的機會。比如說,有位唐汝詢評論前一首說:第一句寫出氣焰,第二句可見趨炎附勢者比比皆是,第三句用桃花比喻新提拔的宰相提拔的新貴,太直露了,詩歌嘛要含蓄,所以就受到了懲處‐‐讓人聞到了幸災樂禍味道。那位寫了《小清華園詩談》的王壽昌則說得更語重心長:學寫詩要先學會做人。你們看劉禹錫心術不正,老想著埋怨別人,沒有想到首先要自我反省,寫起詩來肆無忌憚,結果呢,就捅下大簍子。
七、劉禹錫(6)
詩人自己呢,也樂意有這樣的佳話傳世,雖然又多遭受了十四年的罪,可是樹立了一個偉大的不屈不撓的鬥士形象。不樂意的可能是劉禹錫的戰友及傳說中的那位&ldo;執政&rdo;。這四、五個人在鄉苦苦熬過了九年,曾經年輕的臉龐已布滿了滄桑,曾經強壯的身體已經日漸衰弱,好不容易盼來了一縷曙光,卻因為劉禹錫的一首詩,僅僅就因為他的一首詩,大家又要過那種暗無天日的生活。想著自己只有四年的光陰,後嗣的問題都還沒有解決,不像劉禹錫還有二十多年可以揮霍,劉禹錫最親密的戰友柳宗元,估計也會老拳相向,與他割袍斷交。
傳說中的那位執政,也會很無奈:劉禹錫可以頭腦簡單,我這位堂堂大唐帝國的宰相,也會如此幼稚麼?僅僅憑藉這一首&ldo;破&rdo;詩來決定這批天下聞名的&ldo;少壯派&rdo;的命運?他們把自己的命運視如兒戲,我也豈會如此兒戲?當然,這些宰相即使心中有想法,也沒有機會辨別。柳宗元等人有意見,看這陣勢也不敢說。惟一表示異議的是《資治通鑑考異》的作者,但他話音未落,就遭來無數斥責,說他缺乏情趣。現如今,又有誰甘冒天下之大不韙?
自元和十年(815)後,劉禹錫就同刺史的職位結下了緣分,先後擔任連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蘇州刺史、汝州刺史、同州刺史等,當然其間也擔任過一些閒職,不過二十多年間擔任六任刺史,這在古往今來的官場上還是比較少見的。是他不堪大用,還是他不思進取,抑或是一些難以言說的原因呢?劉禹錫的能力早已經過驗證,進取心應該也是滿滿的。他有不少詩集,都是與當時名人權貴的唱和,如《汝洛集》是與裴度、白居易兩人的酬唱,《彭陽唱和集》上卷是與令狐楚的酬唱,下卷是與牛僧孺、白居易的酬唱,《吳蜀集》是與李德裕的酬唱,凡是有勢力有影響有地位的人,與他都有密切地往來。李德裕、牛僧孺、裴度、令狐楚隨便哪位不經意間跺跺腳,長安就得抖三抖,為什麼劉禹錫沒有被提拔上去呢?
有種說法是,劉禹錫雖然朋友遍及天下,包容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