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頁(第1/2 頁)
若是想要等待戰況發展之後,才再來決定我方作戰的重點位置,那麼也就無異於放棄了用從南面迂迴的運動,以殲滅比利時北部敵軍的機會。同時,其意義也就是說使敵人有時間來得及對我方的南側面部署一個反攻,這也是他能獲得勝利的唯一機會。 假使說必須要看我們能否用不適當的兵力獲致奇襲的效果,才再來決定是否把適當的兵力分配給a 集團軍群,以作一個決定性的主力攻擊。那麼對於這種觀唸的最好批評就是引用老毛奇的格言:&ldo;一個在展開的最初階段中所犯的錯誤,是永遠無法矯正的。&rdo; 簡言之,我們決不能坐待攻勢的發展‐‐到底是b 集團軍群的集中攻擊,能夠擊碎在比利時境內的敵軍呢?還是一支孤單的第19裝甲軍,能夠一直突破達到色當呢?假使要採取a 集團軍群的計劃,則從一開始起就應給予我們以適當的裝甲兵力和三個集團軍‐‐不過由於空間的不夠,第三個集團軍可以隨後加入。所以我在12月6 日的備忘錄中,特別宣告所要求者不是兩個集團軍( 共22個步兵師) 和一個裝甲軍,而是三個集團軍( 共40個師) 和兩個機動軍。很巧合的,以後當希特勒採納了我們的計劃時,實際我們所獲得的兵力恰好就是這個數字。 所以我們還必須繼續奮鬥下去。我們現所要爭取的主要問題,就是從作戰一開始時起,不僅只用第19裝甲軍,而且還要加上第14摩托化軍,立即從阿登地區透過,在色當渡過馬斯河,並一直向索姆河下游長驅直入。此外,我們所要求的第三個集團軍從一開始起,也就應立即向馬斯河以西在我方南側面展開的敵軍,採取攻勢的行動。 假使我們能使上級接受這兩個要求‐‐那麼即使陸軍總部仍不全部採納我們的意見‐‐這個攻勢也就還是註定了會一直向我們所希望的途徑發展,而終於達到最後的勝利。 假使誠如老毛奇所說的,我們自己的作戰計劃對於與敵人主力作了第一次遭遇之後的發展,他還是並無確實的把握;但是若開始時即無適當的兵力,則在最初階段,攻勢即將發生頓挫,那卻又是可以斷言的了。 可是老毛奇同時又指出,一個軍事指揮官的眼光必須要越過這第一次的接觸,而把它定在最後目標之上。照我們看來,那個所謂最後目標者就應該是在歐洲大陸的總體性勝利。這應該是整個德國攻勢的目標。即使必須要分為兩個明顯的階段來達到它也不要緊。 所以拿破崙的那種暫時不決定主攻方向的辦法‐‐這也正是希特勒所想要模仿的‐‐在其他的情況中也許可以算是一個良好的解決,但在我們自己的這種情況中,其意義就是不以絕對的勝利為目標。 12月18日,由於我在12月6 日寫給總參謀長的信件並未能產生理想中的效果,於是我又根據我們自己的作戰觀念,寫了一個西戰場攻勢&ldo;作戰計劃草案&rdo;交給倫德斯特上將。因為他正要去與陸軍總司令作一個簡單的會談,並準備在獲得後者同意時,一同去謁見希特勒。12月22日,倫德斯特與勃勞希契舉行了一次會談,但卻並未去謁見希特勒。我又同時曾用書面的形式,將這個草案呈送陸軍總部,因為我希望這種簡潔乾脆的檔案,也許可以比過去那些純粹理論性的解釋,要更能改變最高統帥部作戰處中的態度。僅僅到了戰後,我才知道作戰處根本上就從來不曾由哈爾德方面收到我們的任何備忘錄。 12月下半月的天氣使任何發動攻勢的思想都已經變得不在考慮之列。無論如何,似乎是最好等到過一段時間之後,才再來從頭要求改變作戰計劃,因為截至目前為止,我們是已經提供了夠多的思想糧食。因此我就可以回家去過聖誕節。當我從李格尼茲返回科布侖茲時,我又順便經過在左森的陸軍總部,看看我們的計劃草案是否已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