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部分(第3/5 頁)
……
時光轉瞬即逝,一晃多年過去了。
法家在管仲的大力推動下,已經小有所成,齊桓公也因為管仲的幫助,而當上了春秋五霸的第一位。
管仲功德圓滿,在元壽將盡之際,被黑鱗王親自送入了六道輪迴投胎轉世,然後被帶回了北俱蘆洲修仙去了。
值得一提的是,管仲和齊桓公小白數十年的君臣之誼,使他倆建立其了深厚的感情,故而管仲曾今有意無意的向齊桓公透露過一些仙人之說。
齊桓公小白對於仙人之說是抱有懷疑態度的,但他對管仲卻是深信不疑的,為此齊桓公曾今不止一次想請管仲為自己引薦一下仙人,但最終都沒有下文,因為黑鱗王明確告訴管仲,此番只為你一人而來,其他人概不收錄。
在管仲死後,求仙無望的齊桓公小白有些破罐子破摔的樣子,晚年的他重用了易牙、開方、豎刁三人,使得朝政混亂,齊國國力大衰,最終齊桓公小白自個也因此病死,不禁令人感概頗多!
又過了近百年。
魯襄公二十二年十月(儒略曆公元前551年),一代儒家巨匠孔子誕生了,他剛一出世,就被早已等候多時的玄龜收為了弟子。
孔子生而七漏,頭上圩頂(意為頭頂凹陷),而又因其母曾禱於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
話說玄龜教導孔子,重點放在仁、恕、誠、孝方面,使得後者閱歷大漲。
孔子很小就已意識到要努力學習做人與生活之本領,所以稱自己雖然已經十五歲了,但志向在於做學問。
孔子自二十多歲起,就想走仕途,所以對天下大事非常關注,對治理國家的諸種問題,經常進行思考,也常發表一些見解。是年孔子去徵求老師玄龜的意見,玄龜告訴孔子說,你若是有想法,那就做做看嘛( ̄︶ ̄)
於是乎,孔子開始為委吏,管理倉庫。到三十歲時,已有些名氣,所以自稱三十歲前後有所成就。四十歲時,孔子經過幾十年的磨練,對人生各種問題有了比較清楚的認識,所以自稱四十歲不疑惑。
有些事彷彿早已註定一般,孔子的仕途一直不順,不管他如何盡心竭力的去完成各種工作,但最終的結果都不怎麼樣…!
魯昭公二十五年(公元前517年),魯國發生內亂。魯昭公被迫逃往齊國,孔子也離開魯國,到了齊國,受到齊景公的賞識和厚待,甚至曾準備把尼溪一帶的田地封給孔子,但被大夫晏嬰阻止。
魯昭公二十六年(公元前516年),齊景公問政於孔子,孔子說君王要像個君王,臣下要像個臣下,父親要像個父親,兒子要像個兒子。 孔子得到了齊景公的賞識,景公欲以尼溪之田封孔子,被晏子阻止。
魯昭公二十七年(公元前515年),齊國的大夫想加害孔子,孔子聽說後向齊景公求救,齊景公說自己老了,不能用了。孔子只好倉皇逃回魯國。
再後來,孔子在魯國中又得罪了三桓(季孫氏、叔孫氏、孟孫氏三家世卿),魯國舉行郊祭,祭祀後按慣例送祭肉給大夫們時並沒有送給孔子,這表明季氏不想再任用他了,孔子在不得已的情況下離開魯國,到外國去尋找出路。
孔子此後也在反思,是不是自己一向的主張錯了,故而所有國君對自己都不甚重視,他專門來求見暗中教導自己多年的玄龜,想從師傅那裡尋得些答案。
話說回來,孔子那套“禮”與“仁”的主張,在春秋這個大動盪的亂世中行得通嗎…!顯然是行不通的,因為當時那種情況下,無論那個諸侯國若是採取了他的這套主張,那無疑於自取滅亡,所以諸侯各國都對孔子尊敬有加,但卻不加重用。那為何儒家學說後來又能大方光彩吶,還是因為它提出了“禮”與“仁”的主張,這種主張給了亂世中惶惶不安的萬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