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門前親迎(改)(第2/2 頁)
,“之前”是右院判,自然現在就不是了。不是的原因,自然是因為他。
也就難怪張長貴說到這兒不自覺得停了下。
陳自蒙卻很坦然,抱拳拱手,即非高高在上,也並不屈尊做小,行的是平輩禮:“久仰徐院使大名,幸會。”
依他的年紀,對徐一真行平輩禮,儼然已是抬舉,徐一真連忙回禮,連道:“不敢。”
一陣寒暄之後,太醫院還存留著許多事情,陳自蒙、胡一銓兩位大人就各自忙碌去了,只留下張長貴領著徐一真熟悉太醫院業務。
“咱們太醫院,”張長貴領著他從正門而入:“仿前朝所建,分十二科。”
太醫院,感覺應該在皇宮中,應該是類似軍機處似的一溜房子,或者單獨闢出一處院子。實際上完全不是。
太醫院絕不僅僅是一群太醫聚在一起聊天打屁的場所。皇宮中沒這麼大的地方,初入皇宮也並不方便。
太醫院是一處靠近皇宮的三進院子。
一進正門,迎面是一面影壁。影壁並沒有圖畫,而是陽刻著許多字。
徐一真還是頭一次見影壁上刻字的,仔細看去,那影壁上刻著的是《大醫精誠》。
大醫精誠是備急千金要方中的一篇文章。網上流傳的“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慾無求”巴拉巴拉,只是其中的一段而已。
而大醫精誠在中醫的地位,相當於師說在教育界的地位,那都是提綱挈領的著作。但要說以前有多重視,卻也談不上。
但肯定比師說在私塾先生心裡的地位要強得多的。原因也顯而易見,大醫精誠的作者是孫思邈。
而孫思邈,可是皇帝欽封的醫聖。
繞過影壁,便是第一進的院落。這處院落極為幽靜,種著花草,更有一座小亭,亭中有石桌石椅供人休憩。
這看上去不像是太醫院,倒像是某個達官顯貴的府邸。
張長貴卻並不進入院子,而是沿著抄手遊廊走過一個個房間:“這第一進院子,便是太醫院所分的十二科。
“想必徐院使也是知道的,便是大方脈、小方脈、婦人、瘡瘍、針灸、眼科、口齒、咽喉、接骨、傷寒、金鏃、按摩。”
“這第一進院落,便是這十二科醫生學習精進以及考試的地方。”
醫生,跟現在醫院的醫生不同。醫生是太醫院中的最底層。他們看病為輔,學習為主。而醫生的全意,差不多就是從醫的生員的意思。
徐一真聽聞,不由透過門縫看向裡面。能看到裡面極為簡陋,完全跟院子是兩個風格,牆上貼著自古至今各類名醫的畫像,然後就是桌椅。
桌不是八仙桌,就是再普通不過的方桌。椅也不是太師椅,是鄉下再普通不過的條凳。
那些年輕的醫生就屁股挨著條凳,胳膊枕著方桌,有的看醫書,有的則跟別人在討論著什麼。
不過,徐一真更好奇一件事,一件這個年代躲不開的事:“為何沒見祝由科。”
畢竟後世所謂的中醫是十三科,祝由赫然在其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