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高句麗(第2/3 頁)
在北岸,隨著距離的拉近,它變得越來越清晰可見。
岸邊整齊地停泊著六七十艘大小各異的船隻。徐知誥好奇地看著這些船隻,心中不禁湧起一絲疑惑。
他轉頭向船老闆問道:\"請問我們這是到哪裡了?\"
船老闆抬頭看了看桅杆上的標誌,然後回答道:\"這是高句麗啊!咱們的船被大風給吹到這兒來啦。\"
原來如此,無棣港常常有海船往返於高句麗之間,因此船老闆對這個地方相當熟悉,與港口的人們也相當熟絡。
在他熟練的操控下,船隻迅速駛向碼頭,並穩穩地停靠在岸邊。
船老闆來跟徐知誥商量,他們的船不能抗大風浪,不幾日會有一艘唐商的巨型大船去吳越國,一艘大船能承載幾百人,當然可以容納下他們,如果徐知誥同意坐此船回去,船老闆代付船費。
徐知誥考慮了一下,就答應了,實在讓路上這場暴風雨給弄怕了,再來一場就很難說了,還是大船走得穩當。
唐朝的巨型貨船是唐代造船工業中最為重要的一種,巨型貨船可以承載大量的商品,為唐朝商人提供了便利的海上貿易通道。
這種船隻體積龐大,載重量達數百噸,可以滿載幾百人以上,同時還具備較強的耐波性和載貨能力。
但是,最近來往高句麗的商船被海盜打劫的頗多,嚴重影響了高句麗與唐朝各地的貿易。
這時候的高句麗王弓裔決心狠狠打擊海盜,他派了信任的大將王建主管西南水軍,並給王建增兵和調配了六十艘船隻,讓王建徹底消滅海盜。
此時的半島猶如五代十國一樣一盤散沙。
過去,新羅王朝曾經藉助唐朝的力量完成了朝鮮半島中南部的統一,8世紀後期以後,新羅同其宗主國唐朝一樣,陷入內亂與衰敗。
9世紀末,真武女王統治下的新羅爆發了農民起義。
暴動引起各地地方豪族勢力趁機紛紛自稱將軍、城主。
新羅王室領地被不斷的蠶食,最後成為以金州為中心的一個地方政權。
在各處的起義勢力中,弓裔和甄萱這兩個亂世梟雄脫穎而出,分別建立了高句麗王朝和百濟王朝,與新羅形成三國鼎立之勢,歷史上稱為“後三國”。
900年,農民出身的甄萱建國號百濟。
901年,和尚出身的弓裔在松嶽建都稱王,定國號“高麗”,史稱後高句麗。
904年,弓裔遷回鐵圓,改國號曰摩震,年號武泰。
王建聽說吳國使者在港口落腳,因高句麗與吳國、吳越國經常有海上貿易,而且高溝麗對兩國來說是當小弟的身份,所以趕緊使人去請。
徐知誥收拾一下帶著林五九,雲十一等十人動身去了王建的府邸。
王建早已在門口迎接,徐知誥看到此人三十歲左右,中等身材,臉型方正,前額寬大,眼神看上去溫和、忠實。
“歡迎吳國使者到來,在下有失遠迎,這場暴雨可是上天要讓尊上來高句麗看看呢!”
王建行禮後看到吳國使者竟如此年輕有些詫異,但此人玉樹臨風,氣質高貴,必是非凡之人。
徐知誥聽王建說話漢話說得很好,聲音又洪亮,也說得客氣,還禮說道:“王將軍,此是天意不假,否則怎會讓你我相識呢?”
兩人哈哈大笑一起進入府內前廳,王建吩咐上茶並準備晚宴。
這王建此人智勇雙全,他二十歲就投奔弓裔,得到賞識與重用。
僅有十年光景,王建已是主管水軍的主帥。
徐知誥講了自己欲回國更換船隻事情,王建道:“那巨船每次送來吳越的幾百噸貨物,回去也帶不少高句麗特產,坐此船回去也舒服。
只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