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頁(第1/3 頁)
合青年軍官集團,發動政變,奪取政權,復興黨再次掌權,由貝克爾任總統。
1979年7月,貝克爾因病辭職,薩達姆&iddot;海珊接任總統。
根據臨時憲法規定,伊拉克不設總理,只設副總理。1983年12月組成
的本屆內閣成員包括:第一副總理塔哈&iddot;亞辛&iddot;拉馬丹,副總理兼外長塔裡
克&iddot;阿齊茲,副總理薩敦&iddot;哈馬迪,1989年5月,副總理兼國防部長海拉拉
中將在飛機失事中喪生。
伊拉克革命指揮委員會是國家最高權力機構。它有權解散議會,直接頒
布法律和作出具有法律效力的決議,決定國家對外宣戰與媾和,批准國家預
算、決算以及對外簽署條約、協定。革命指揮委員會主席為共和國總統和武
裝部隊總司令,有權任免副總統、部長和高階軍政官員。本屆委員會於1982
年6月改組,共有9名成員,薩達姆連任主席。
伊拉克國民收入主要來自石油。伊拉克石油資源豐富,已探明的石油儲
量達1000億桶以上,總儲量僅次於沙特,佔世界第二位。兩國分別佔歐佩克
和世界已探明總儲量的155%和116%。伊拉克的天然氣儲量估計達27
億立方米。1988年伊拉克石油產量為128億噸。國民生產總值為520億美
元,年增長率達到83%。除石油外,伊拉克的鋼鐵、化肥、水泥、磷礦石、
紡織品等也居重要地位,年產值在80億美元以上。
伊拉克農業生產發展緩慢,糧食不能自給。全國可耕地面積為800萬公
頃,已耕地面積約500萬公頃,其中糧食種植面積450萬公頃。農村人口占
369%。1970年伊拉克頒布新土地法,政府對農業增加投資。主要農作物有
小麥、大麥、水稻和椰棗。每年需進口糧食300萬噸。全國有椰棗樹3300
餘萬株,椰棗年產量約40萬噸,佔世界總產量的40%。
伊拉克國內交通運輸以公路為主,公路總長36萬公里。鐵路總長3084
公里。巴斯拉為唯一商業港口,年吞吐量500多萬噸。貝克爾港為大型輸油
港,年輸油能力84萬噸。伊拉克航空運輸發達,巴格達和巴斯拉設有國際機
場,基爾庫克、摩蘇爾等地有小型民用機場。
伊拉克重視發展文化教育事業,全國實行免費教育,1978年5月頒布義
務掃盲法,1987年文盲為全國總人口的30%。1989年有小學9914所,學生
300多萬;中學2109所,學生100多萬;大學7 所,學生約16萬。
伊拉克還重視挖掘和保護文化遺產,積極弘揚民族文化,近年舉辦了米
爾拜德詩歌節、巴比倫國際藝術節、巴格達世界美術節等大型國際活動。為
了吸引外國旅遊者和對國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伊拉克整修和發掘了大量名
勝古蹟。主要旅遊點有始建於公元前2060年的烏爾城遺址、公元前910年的
亞述帝國遺址、哈特爾城(又名太陽城)遺址。位於巴格達西南90公里處的
巴比倫是世界著名古城遺址和人類文明發祥地之一。巴比倫城建於公元前
3000年,為古巴比倫王國首都,城中的空中花園被稱為古代世界7大奇觀之
一。現建有博物館,收藏有&ldo;漢穆拉比法典&rdo;石碑的複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