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交錯(下)(第1/5 頁)
一路走來,曹操和袁渙有一句沒一句地搭著,倒也把事情經過套了七七八八,猜到這事情和袁術那紈絝子弟脫不了干係。
袁渙一家是陳郡袁家,袁術一家是汝南袁家,如今雖然是互相少有關係,但是在五代之前,都出自孝平皇帝時期的太子舍人袁良。光武皇帝劉秀平定天下後,袁家漸漸崛起,袁良的長子袁昌從陳郡陽夏遷居汝南汝陽,漸漸形成了汝南袁家:袁昌之子袁安為孝章皇帝朝司徒;袁安長子袁裳為孝和皇帝朝車騎都尉,次子袁京是繼嚴子陵之後第二位名動天下的隱士,三子袁敞為孝和皇帝朝司空;袁裳之子袁著位至郎中,十九歲時直面天子,歷數大將軍梁冀罪狀,因此被梁冀謀殺而名震朝野;袁京長子袁彭為孝順皇帝朝光祿勳,次子袁湯為孝桓皇帝朝司徒;袁彭長子袁盱為孝桓皇帝朝光祿勳,平定大將軍梁冀之亂時執天子節收梁冀印綬;次子袁賀位至彭城國相,袁湯長子袁平是一代名士,二子袁成為孝桓黃帝朝的左中郎將,早夭之後由三子袁逢繼任,現為當朝九卿之一的太僕,四子袁隗即三公之一的司徒。除了袁賀長子袁閎和三子袁弘歸隱山野,袁家最年輕的一代:袁賀次子袁忠、袁平之子袁遺、袁逢過繼給袁成的庶子袁紹、袁逢次子袁術、三子袁基皆是朝中議郎,而袁隗的妻子是關中顯赫、一代鴻儒馬融的女兒、太學祭酒馬日磾的堂姊馬倫,袁逢的女兒袁芳是太尉楊賜的兒媳、名士楊彪的妻子——汝南袁氏一門自袁安起四代之內,僅三公便有五人出任,二千石大吏不下十人,門生故吏無數,可謂是跺跺腳天下震三震的存在,當今地位之顯赫天下無雙。
而陳郡袁家是由袁良次子袁璋(注1)所繼承,歷代卻比汝南袁家低調許多,直到袁滂這一代才重新進入朝堂,與汝南袁家不同的是,現在最年輕的一輩都在太學潛修,除了袁渙之外,他的三個堂弟袁霸、袁徽、袁敏都在太學隨博士盧植學習經學。在名聲上,陳郡袁家雖然遠遠不及汝南袁家顯赫,但是一貫清心寡慾,所以清名上要遠遠勝於後者。華歆、盧植、張範等名士也正因如此,與袁滂一家的關係都更好些。
也因為汝南袁家勢力龐大,最年輕的一輩袁紹以任俠知名、袁術以無賴知名、袁遺以勤學知名、袁基以儒雅知名、袁忠以清亮知名,除袁術之外的四人被合稱為“袁家四公子”。在馬日磾的名單上本來有袁基、袁遺的名字,只不過因為長年不在太學修習而被天子劃去,孫原也因為洞悉其中關係,並沒有選擇袁家的子弟。曹操知道袁渙不屑與汝南袁家的人來往,尤其是不學無術的袁術袁公路,所以一路上並沒有過多地提及袁術。袁渙一路上也非一字不發,聽袁渙一句一句說著,曹操暗自思慮:定是袁公路做客執金吾府,囂張跋扈慣了,藉著盜財這件事打了袁府的僕人,還故意把人放走,不為別的,純粹就為了看戲。袁術是什麼人,曹操能不知道?不僅袁紹看不起袁術,袁忠、袁基都看不起袁術,袁逢又不管他,還不飛到了天上去?放了人還讓曹操來抓,不就是折騰人嘛。不過若是尋常,曹操定要與袁術爭一爭,這次卻頗有些感激袁術。
下意識地看了一眼身後兩位絕色佳人,曹操低聲道:“袁公子,可知這兩位姑娘和那位孫太守是何關係?”
袁渙搖了搖頭,道:“不知道,據那位李怡萱姑娘所說,她們都是孤兒,自幼與那位孫太守互相依靠,看似並無血緣。”話說到這裡,無意中看見曹操眼中光芒一閃而過,心知這宦官後代已經起了色心,心中沒來由地厭惡起來,又道:“那位林姑娘說李怡萱姑娘已許了人家,恐怕正是這位孫太守了?”
“許了?”曹操聽到“孤兒”一語,知道這二女並沒有什麼世家勢力支援,心頭本是一喜,卻聽到“許了人家”一詞,不禁是一盆涼水從頭潑下,登時低落下去。猛然又轉念一想,自語道:“既是孤兒,自然不會被舉孝廉,怎麼可能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