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頁(第2/2 頁)
五百米;二十四磅以上的為重炮,多用於攻城或裝備要塞。當時,淮軍所用之炮,大多為十二磅輕炮,只有銘字營配有三十二磅炸炮三門。短炸炮又名&ldo;田雞炮&rdo;,即臼炮,炮口朝天,又稱&ldo;衝天炮&rdo;,炮身管短,口徑大,當時尚無調整角度和方向的裝置,發射時多固定於四十五度角,用加減裝藥來定射程之遠近。由於炮身短、重量輕,便於攜帶,故多用於野戰,由於彈道彎曲,對遮蔽物後的目標有較大的威脅,也可用於攻城,缺點是命中精度較差。這些前裝炮的炮彈分實心彈、榴彈、霰彈等多種,彈體為圓形,表面光滑,大小合膛。在當時,由於榴彈對目標的破壞力和殺傷力較大,故淮軍樂於使用。但在整個1863年,淮軍各營頭的炮兵還比較弱,故在進攻中主要依賴常勝軍的炮火。到1864年,隨著淮軍地盤的擴大,已累計從外陸續購得大小炸炮數十尊,6月又接收了常勝軍的炮隊三十餘尊,炮兵得到了較大的發展。並逐步淘汰劈山炮,更以法造小銅炮。
正文 清軍的怪兵器-抬槍
更新時間:2011-9-15 9:01:45 本章字數:3192
英文中稱抬槍為jgall或ggall,(又有稱為wallgun)。其字源據ianheath說來自印度語(hdtani)jangal。原是泛指大口徑的火繩槍,19世紀後,成為專指中國抬槍的名詞。
抬槍就是一把放大的單發步槍,是中國所獨創,在世界各國都沒有的武器。在清軍的各級部隊中使用的非常廣泛,是一種制式武器。而且各製造局都有生產,廣東製造局,天津行營,湖北槍炮廠,江南製造局等的生產記錄中都列有抬槍一項,從每年數十桿到一兩百不等。其中金陵製造局更是擅長此道,算是其招牌產品之一。但是沒有標準,各式各樣的抬槍由18公尺到5公尺,口徑由25公分到發射2磅彈頭的龐然都有。操作手則由兩人到五個人不等。大型的抬槍,多是置於三腳架或兩腳架上使用。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