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仙俠小說 > 虎門銷煙長志氣 > 第55頁

第55頁(第1/3 頁)

目錄
最新仙俠小說小說: 我於幕後斬天道如果蠢貨穿越成警探雙生伴生獸靈霄逆世:從廢材到巔峰荒中游仙傳爆笑玄幻:我靠遭雷劈成神!藤俠歡迎來到獸魂世界幻想:領主之路青冥問道他從禁地來,揮袖寫長生我竟是聖主,我什麼也不缺了八荒御龍錄我穿越到修仙界搞科研靈途逆戰:狼少的修仙傳奇鬥魂戰記機關術之穿越異世穿越撿漏,一路撿成人上人混沌仙魔紀逝道

鴉片戰爭時期,清軍重型前膛裝滑膛炮因機動性不強和裝填彈藥程式複雜,發射炮彈頻率不高。在《海國圖志》(卷87)中有清軍火炮發射過程的記載:&ldo;將炮門掩閉,用濕透炮刷子掃淨炮膛,然後下藥,用木棍送入炮膛,次下彈子,又用扎就麻球,如膛口大小塞入膛內使藥不四洩,彈出有力。裝畢再放,放畢如前法挽回,再裝連發。四五炮後,須少停片刻,以防炮身透熱&rdo;〔8〕。

清軍火炮射速,應和歐洲17、18世紀的火炮射速差不多,即1次/6分鐘,它們通常帶的火藥大約能維持這樣的射速一小時,但炮管無法承受持續射擊,隔一段時間就需休息以冷卻。如《演炮圖說輯要》(卷3)中說:&ldo;我發一炮,彼可三炮,一船抵擋一炮臺&rdo;〔9〕。清軍炮臺裡的重型火炮射速與英軍小炮相比射速要慢得多,再加上有不常操練的通病,射速更慢。當然,清軍也在模仿著英軍火炮的發火裝置,也在逐漸提高著射速。《對華作戰記》中載,1842年6月20日的中英上海之戰,&ldo;清軍銅鑄大炮完全仿照英軍發射18磅彈炮的大口內徑短炮的式樣鑄造,艦炮上澆鑄了瞄準器,還有火門,鑽了孔,和火石製成的槍機密切配合,在我們所看到的中國人使用的戰爭武器中,這些是最最合用的了&rdo;〔10〕。此處說清朝銅炮採取了燧發機點火裝置,推斷仿造的鐵炮與此應是一樣。

鴉片戰爭時期英軍鐵質艦炮的射速。英軍艦炮的尾紐設計與同名陸軍火炮有一定差別,因為在甲板上移動不必考慮越野問題,船上的炮車沒有採用野戰炮車的兩個大徑木輪。它有一個顯著特點是尾部有一個圓孔,其作用是栓放繩子和穿插螺旋十字鐵架,使火炮固定在船體上。英國鐵炮除了還在使用斤兩偏大的球形實心生鐵或熟鐵彈之外,已大量地使用鏈彈、槓彈、霰彈、葡萄彈、榴霰彈、新式爆炸彈和燃燒彈等。至於爆炸彈所佔的比例,如此時的英軍三層甲板戰艦均配置了60的實心彈加農炮和40的空心爆炸彈火炮。

據歐洲史料記載,英軍艦炮射速有1發/分鐘、15-2發/分鐘、3發/2分鐘的資料。《400‐2001年間英國和愛爾蘭的海軍史》中雲:&ldo;英國17和18世紀海軍戰術急劇地提高,前裝和由四輪驅動的標準艦炮的設計卻變化很小,但是,艦炮射速大約提高了6倍,在它的高峰階段達到了1發/分鐘&rdo;〔11〕。

《1815年英法滑鐵盧之戰》中雲:&ldo;歐洲加農艦炮允許發射1或15小時,(大約每門炮發射180次炮彈,包括霰彈)。在滑鐵盧戰爭中,英軍火炮平均發射了129次炮彈&rdo;。這裡,英軍火炮射速為15‐2/分鐘〔12〕。

《英法海戰》雲:18世紀末以來,英國&ldo;軍艦駛往戰場時,艦長按戰備的規定,嚴酷地訓練水兵。炮手們的射擊速度是英國皇家海軍的一大驕傲。後來在尼羅河戰役中成為納爾遜忠實的&l;兄弟團&r;成員的科林伍德艦長,將他的炮手的射擊速度訓練到驚人的程度,平均每3發炮彈/2分鐘&rdo;〔13〕。《1793-1830動亂時代的戰爭與和平》中說:18世紀末19世紀初以來,英國艦炮的射速約為3發/2分鐘〔14〕。

清朝史料有對英國重型艦炮射速記載的資料。1832年江蘇清河人蕭令裕著的《英吉利記》中說,其國&ldo;有大銃,能於兩刻間連發四十餘次,恐涉於誇,然亦可見其概矣&rdo;〔15〕。即約3發/2分鐘。鴉片戰爭是英國發動的一場海盜劫掠式的冒險行動,其士兵是從本土或印度等地臨時徵集的僱傭兵,這些訓練欠佳計程車兵發射艦炮自然要慢一些。故蕭令裕的記載應是可信的。

史料有英國小型火炮射速記

目錄
重生之狼崽子紅樓:開局被流放,我要造反道長,我香不香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