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頁(第2/3 頁)
;自開&rdo;,也就暫時束之高閣。
日俄戰爭爆發後,東北開埠事被再度提起。1904年5月18日,日俄開戰甫及三月,給事中謝希銓即上奏朝廷,提出包括收回東三省鐵路主權在內的上、中、下三項對策,祈朝廷&ldo;沉思默運及早預籌&rdo;。7月16日,出使法國大臣孫寶琦奏陳朝廷,主張將東三省、蒙古等處開埠通商,交通各國,以為牽制。孫使奏稱,他曾到西班牙首都,多次與該國外部大臣晤談,深悉該國政府之立場。他轉述西班牙外部大臣的話說:
看來日本可勝到底,中國宜俟兩國停戰議和之時,自行宣佈將東三省蒙古新疆以外,開門通商,免兩國立在約內,致失主權,亦免俄敗後,另圖侵佔。既自宣佈開門通商,各國皆得沾利益,亦可主持公論,不致受虧。……中國前此開通商口岸,皆系受外人之凌逼,非真願通商。倘目下能將通國內地概準外人通商,亦無仇視外人之意,可免外人猜忌之心,實於邦交有裨,但須改訂律例,收回治外之權。
孫使認為,該大臣語意真摯,其能如此直言,與該國持中立立場,於中國&ldo;無所覬覦&rdo;有關。根據西班牙外務大臣的建議,孫使提出了自己的見解與主張:&ldo;查日本因索在東三省之工商利益,致與俄開戰。將東戰罷,以求遂其大欲,而尤慮俄人之不得志於東,求逞志於西,如果一俟兩國停戰有期,由我宣佈將東三省蒙古新疆等處開門通商,未始非計。&rdo;1孫寶琦此論,是目前所見日俄戰爭期間最早主張開放東北的言論。其防範重心,很明顯已經從俄國轉向了日本。朝廷因戰爭局勢尚不明朗,擔心弄巧成拙,沒有立即採納孫之建議。
1905年夏,俄國因水陸兩戰皆敗,無以續戰,決定接受美國總統羅斯福調解,與日本議和,戰爭接近尾聲。為籌善後,東北開埠事再次提上清朝統治者的議程。此番出面奏陳東北開埠者仍然是張之洞,他在這年7月致電樞垣,議復日俄議和之因應辦法五條,第一條就是將東北&ldo;遍地開放&rdo;。[37]與孫寶琦一樣,在&ldo;俄去日來&rdo;的新形勢下,張奏陳東北開埠的防範重心也轉向了日本。可見清政府在東三省開埠,日本的因素系重要的外交考量。從日本方面看,在籌議東北開埠的過程中,其作用亦不可忽略。當時日本正與俄國在奉天南部激烈競爭,且因俄國曾夥同德、法&ldo;干涉還遼&rdo;,對俄國懷有嫌怨,不願俄國過於擴充套件在華勢力,故鼓動在中國東北開埠通商便成了日本抵制俄國的一種手段。劉坤一的一份電文,透露出日本曾經與聞中國東北開埠的資訊: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