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真相(第1/2 頁)
“應都應承了,誰知道那麼難辦,我好面子還不行嗎。”裴姝氣悶道。
謝顯掀起眼簾來,盯著隔斷後面若隱若現的人影說,
“阿妤從來都是無利不起早,百事利當先。這話騙騙別人就罷,就不必拿來我面前班門弄斧了。”
“說的你好像很瞭解我似的。”裴姝不滿咕噥:“我就不能有溫情?”
謝顯不置可否,放下茶盞起身:“你此刻定然在心裡罵我多管閒事,可對?“
裴姝無聲回答,知道還問。
“你要施恩於誰,乃你私事,他人無權干涉,只是”他繞過隔斷來到裴姝近前,
“你安置裴元昶的位置太巧了,巧到令我生疑,當年官銀失竊一案,你許是有了眉目。”
裴姝登時渾身寒毛豎了起來。
那筆在禹杭河道不翼而飛的官銀不僅牽扯到懷氏一族和孟家的滅門案,同時還牽涉到謝顯外家,鎮國公府。
蓋因那筆官銀,是用於軍需的款項。
眾所周知,打仗糧草補給乃獲勝關鍵所在。
軍需銀離奇失蹤,前線吃緊,本該特事特辦從他處撥付,卻由於涉及面太廣,甚至牽涉到了蕭氏皇族,經手的官員唯恐惹來一身騷,百般扯皮推諉。
因著諸多複雜因素的制約,導致軍需物資遲遲不能運往前線,才致使南夷一役全面潰敗,八萬將士全軍覆沒。
這本不該有的慘痛代價,也是傅家倒臺的導火索。
八州擁兵卻不肯出兵救援,士氣不振。
糧草斷絕,戰士苦飢,無力作戰。
傅老將軍任由敵軍如何叫囂也未出城迎戰。
他死守城中,最終沒等來救命的糧草和援兵,等到的是敵軍攻破了城池。
傅老將軍帶兵浴血廝殺,可終究難以挽回頹勢。
涇銅邊城失守,八萬將士盡數戰死,城中百姓慘遭大規模屠殺,訊息傳回來民怨沸騰。
須得推一罪魁禍首出來平息民怨。
時逢皇帝有所忌憚傅家軍,起心動念欲收回兵權,便順水推舟以貽誤戰機之名推了鎮國公府出來背鍋。
一些黨同伐異的朝臣們,借風向之便將全部罪責都扣到傅老將軍身上。
定性為重大軍事事故,千古罪人。
遂欲下詔斬首,傳首九邊。以此警示邊城將士引以為戒。
這相當於完全否定了傅家對邊防的貢獻,視其為罪大惡極之臣。
謝顯憎惡皇族不是沒有理由的。
他的兩個舅舅悍不畏死,奮勇戰死沙場,屍骨無存。傅老將軍在亂戰中被敵軍射下馬背,後被當地民眾趁亂拖走藏於地窖裡,僥倖撿回半條命。
人活了下來,卻生不如死。
可恨他一生為國效忠最後竟成了萬民唾棄的罪人,至死都在悔恨:“我不該活的。”
外祖父死不瞑目,外祖母一病不起,憾恨而終。
為國捐軀的大舅二舅不但沒有得到應有的榮譽,反倒背了一身汙名。
小舅舅降職左遷邊塞,無詔不得回京,鎮國公府幾近滿門顛覆。
這樣的結果還是謝顯在滴水成冰的寒冬,長途跋涉跑死幾匹馬,迎風冒雪爬上麓山求謁師父,這才好歹為傅家保下一脈傳承薪火。
謝顯與他外祖一家感情非比尋常,他幼年失恃,如今的謝氏主母乃是昔年妾室扶正,大約是他生母的離世另有隱情,父子倆的關係水火不容。
他可以說是由傅家撫養長大的,也難怪他聞著一點味兒,就跟鯊魚見了血似的逮著她不放。
裴姝知道這個時候萬不可露怯躲閃,她抬眸直視他道,
“官銀失竊那年我方十二,長年居於山野,便是回京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