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5章 1014窺視西南(第2/4 頁)
羅開戰,聽說連暹羅都抵擋不住他們的兵鋒。”
“可是洞烏?”
魏廣德追問道,這個詞還是嘉靖朝雲南上報奏文裡有提到,魏廣德有點印象。
“好像是吧,洞烏王莽瑞體據說是個將才,帶兵打仗鮮有敗績。”
俞大猷說道。
不過他不知道,他口中的將才莽瑞體這個時候都死了十來年了,現在洞烏王是莽應龍,比他爹還能打仗的一個人。
“緬甸軍力如何,你可有判斷?”
魏廣德低頭思索片刻,又抬頭問道。
“烏合之眾。”
出乎魏廣德意料,俞大猷輕蔑的說道。
聞言,魏廣德眨眨眼,有些不相信他的話。
後世關於明清時期和緬甸爆發戰爭的歷史,魏廣德多多少少有點印象。
好像是明朝能夠數次擊敗緬甸軍隊的入侵,但是卻因為沒有制定對緬甸戰略,所以明軍一直是在邊境地區處於防禦態勢。
雖然數次挫敗緬軍進攻,但是潰敗的緬軍很快就能捲土重來,這也導致戰爭從明朝持續到清朝。
據說利用地利優勢,防禦態勢的明軍還算好些,打算攻過去的清軍卻是吃盡了苦頭。
就這支在後世在網路上被吹成驍勇善戰的軍隊,在俞大猷口中居然得到這麼一個評價,絕對出乎魏廣德預料。
“為何?”
魏廣德有些懷疑的問道,他要問清楚俞大猷這麼評價的理由,也好更加客觀的判斷緬軍實力到底如何。
畢竟,這涉及到他下一步需要考慮的對緬戰略。
緬甸的位置雖然算不得多重要,可是在大明如果真失去南洋的情況下,緬甸直面的印度洋,可就有一定地理優勢了。
到現在位置,他還不清楚夷人在南洋的實力,是否已經完全掌控南洋諸國。
實際上,這就是大明現在的情況,雖然視南洋諸國為番邦,但是這些番邦現在是個什麼情況,大明卻一無所知。
因為兩邊的聯絡,除了市舶司名義上的官方聯絡外,就幾乎已經完全斷絕。
而市舶司的聯絡,更多還是以外交掩蓋下的商貿為主,哪裡還是和藩國之間的邦交聯絡。
特別是大明國力由盛轉衰後,南洋諸國相互攻伐中大明一貫的不作為,甚至放棄舊港宣慰司,都讓南洋諸國對大明的忠誠受到動搖,大明對南洋的影響力大大下降。
魏廣德想恢復舊港,就得加強對南洋諸國的影響,緬甸,就是他選擇的第一個目標。
既然對大明不臣,那就要做好當雞的覺悟。
“緬甸軍力據說很強盛,洞烏王可以輕易召集十數萬大軍。
但這樣的軍隊有何戰力可言?
不過就是一群放下鋤頭拿起長矛的農民而已。
就末將所知,緬甸軍中披甲兵士極少,與我大明衛所交手,那是必敗無疑。”
俞大猷開口就把緬甸軍隊的弱點指出,那就是軍隊裝備差。
“只是聽說那邊有象軍,他們驅使大象作戰,人在大象背上用弓弩居高臨下射殺敵軍,這點對上衛所兵倒是頗為難辦,但只要配備一批佛朗機炮,象兵也就那樣。”
俞大猷又把對付緬甸軍中最難打的象軍的辦法丟擲來,自然說服力十足。
魏廣德聞言,當即心中大喜過望。
緬軍中披甲率低,那軍隊戰力也就不要多想了,和明軍全軍披甲相比,根本就不值一提。
至於他擔心的象軍,還真忘記了佛朗機炮這種利器,這東西殺傷力可比鳥銃強上不少,打大象應該不難。
這也是魏廣德不知道,真實歷史中明軍對上緬甸軍隊,大多都是以少勝多,主要原因一是緬軍正如俞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