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懷太子(第1/2 頁)
上元二年,皇太子李弘意外猝死,唐高宗李治在悲痛之餘,立其子李賢為皇太子。李賢,字明允,隴西成紀的貴胄子弟,乃是高宗與女皇武則天的次子。他容貌俊秀,舉止端莊,自小便深得高宗的讚賞與寵愛。
李賢聰明過人,自幼便勤奮好學。高宗曾對司空李積讚歎道:“此子已通讀《尚書》、《禮記》、《論語》,古詩賦亦能背誦十餘篇,過目不忘,領悟力極強。我曾令他讀《論語》,他讀到‘賢賢易色’一句時,反覆誦讀,問及緣由,他言心中甚愛此句,由此可見其聰敏乃天性使然。”
高宗晚年,因身體衰弱,便命李賢監國理政。李賢處事明審,公正無私,贏得了時人的讚譽。《資治通鑑》記載:“上命太子監國,太子處事明審,時人稱之。”高宗親筆下詔,對李賢的政績大加讚賞:“皇太子自留守監國以來,雖時日不長,然留心政務,撫愛百姓,盡心竭力,詳審刑法。政務之餘,更能專心精研聖人經典,領悟深意。先王所藏書冊,皆能研討精華。好善正直,實為國家之希望,深副朕懷。特賜絹帛五百段,以彰其功。”
在唐朝的皇子中,李賢不僅以政務處理能力著稱,更以非凡的才華獨領風騷。年方二十餘,他便召集帝國中最為傑出的學者們,共同註解那本晦澀難懂的《後漢書》。他的親筆點評,後世稱之為“章懷注”,對文史研究具有深遠的影響。值得一提的是,初唐時期最負盛名的詩人王勃,曾是李賢的伴讀,對李賢產生了極為重要的影響。
命運總是充滿變數。王勃因一篇《檄英王雞》的文章,被高宗懷疑有挑撥皇子矛盾的嫌疑,最終被免去了官職。這一事件不僅改變了王勃的命運,也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了李賢的未來。
按照李賢的才華與勢頭,或許歷史會走向一個不同的方向,武周代唐的悲劇可能不會發生,一代女皇的君臨天下也可能成為泡影。但遺憾的是,武后對權力的渴望與追逐從未停歇,李賢再如何賢明,也終究無法逃脫被罷黜的命運。
在繁華的唐朝宮廷中,隱藏著一種特殊的力量——投機者。他們總是敏銳地觀察著每一個細微的縫隙,尋找著為自己謀取最大利益的機會。而在這個世界裡,有一個名叫明崇儼的人,他的眼光更是獨到,手段更是狡猾。
明崇儼,一個容貌俊秀、風姿神異的術士。他年少時便精通巫術、相術和醫術,成為高宗和武后身邊的得力助手。他善於觀察人心,更能洞察天機,因此深受兩位皇帝的信任。
這位術士的心機卻並非單純。據《新唐書》記載,明崇儼曾向武后進言,稱英王李顯與太宗頗為相似,而相王李旦貴不可言。這樣的言論,無疑是在為武后日後的野心埋下了伏筆。而太子李賢,在這股暗流湧動中,又該如何自處?
李賢聽聞明崇儼的言論後,心中深感厭惡。他明白,這位術士的險惡用心,無非是在為自己謀取更大的利益。而宮中的流言蜚語,更是讓李賢感到不安。有人傳言,他並非武后親生,而是武后姐姐韓國夫人之子。這樣的身世之謎,無疑是對他繼承大統的最大威脅。
就在這個關鍵時刻,明崇儼卻意外身亡。他的死因成謎,兇手遲遲未能捉拿歸案。這一事件,更是讓宮廷中的氛圍變得緊張起來。武后懷疑是李賢所為,對太子的猜忌之心愈發加重。
調露二年,一個名不見經傳的趙道生,竟在朝廷中掀起軒然大波。他聲稱是受太子李賢之命,刺殺了那位聲名顯赫的術士明崇儼。趙道生,不過是李賢身邊的一名男寵,卻在這關鍵時刻,成為了扭轉歷史程序的關鍵人物。
這起事件,迅速在宮廷內外引起了軒然大波。武后得知訊息後,果斷採取行動,派人前往東宮馬房搜查。結果,竟搜出了數百具鎧甲,這無疑成為了太子謀反的鐵證。
高宗得知此事後,心中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