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八十一章 治癒一切弊病的靈丹妙藥(第3/4 頁)
出去解決,朝廷是什麼?無所不能的真武大帝?」
「萬夫一力,方能天下無敵。」
「朝廷自然要支出,這是朝廷掌控再分配權力的具體體現,而且要佔主導地位,起到引導作用。」
大明朝廷顯然不是無所不能的真武大帝。
事實上,工坊行業不景氣,朝廷支出解決不了;失業問題,朝廷支出以工代賑能解決部分,但是能解決全部嗎?
產業鏈有了問題,朝廷真的能解決嗎?
大明造船事,看似是朝廷支出解決了,是因為大明造船業本身就非常發達,建一個空中樓閣,除了浪費國帑,竊國為私之外,意義不大。
朱祁鈺引用了劉伯溫的萬夫一力,天下無敵為經典,繼續說道:「商行商總、大把頭、詩社的筆正、國子監的經學博士、翰林院的翰林編纂、甚至是在座的袞袞諸公,在各行各業,在各自擅長的領域都非常擅長製造謬論,最後形成一個龐大的謬論網。」
「而大明經濟的謬論之母就是四個字,不勞而獲。」
「正如朕之前所言,不用鈔法的原因之一,朝廷不用收稅,就可以擁有花不完的錢,這是朝廷的不勞而獲。」
謬論之母,或者說經濟謬論的枝幹,就是這四個字,不勞而獲。
朱祁鈺敲了敲桌子提醒道:「我們要清楚的知道我們花的每一分錢,都是稅收,朝廷支出的每一分錢,都必須透過徵稅去彌補。」
明末,大明開徵三餉,去填補遼東的大窟窿,就是典型的朝廷花的每一分錢,都需要稅收去彌補的典型案例,若是濫伐、超發,最後的結果就是大明寶鈔。「錢法,御製銀幣和景泰通寶,能確保的就是大明朝廷的支出,都要用徵稅去彌補,而朝廷支出的界限在哪裡?」朱祁鈺提了一個問題,看向了所有人。
鹽鐵會議上四五十位臣工,都抬頭看著陛下等待著答案。
朱祁鈺也沒賣關子,頗為確切的說道:「簡言之,如果讓納稅的所有人,都覺得朝廷把納稅的錢投在這裡,比不納稅、個人自掏腰包更有價值,那麼這樣的支出,就沒有什麼問題。」
「其一,不能為了建造而支出,無中生有。比如於少保舉的兩個例子,就是典型的無中生有,明明沒有需求,非要供給,最後一塊銀幣只有一面,徒增笑柄。」「其二,為了以工代賑而支出,比如兩宋那四百多萬的廂軍,沒有了土地的百姓們成為了流民,流民聚集在一起發生了民亂,為了安置這些廂軍,不得不耗費大量的朝廷支出去安置這些流民,這種支出顯然是完全沒必要的。」
「這樣說起來,仍然略顯複雜,在財經事務中辯經很難形成符號,朝廷支出的界限,就在八個字,主次分明,輕重緩急。」
「以平陸運河為例,諸位明公認為這是為了建一個奇觀哄朕開心,還是廣西民眾迫切需求,才建造平陸運河?主要目的是為了媚上,還是為了安土牧民?」「很顯然,平陸運河是為了安土牧民,那就是再貴,再難,也要把它建出來,給廣西一個出海口。」媚上的支出不是沒有,大明兩個戶部尚書,你一言我一語,硬生生把胡濙給皇帝選秀女的八萬銀,砍到了兩萬銀,把六十六響禮炮,砍到了十八響。
泰安宮和戶部官署的燈盞裡,真的只有一顆燈芯。于謙認真的品味了一番這八個字,主次分明,輕重緩急,看主要目的,就是朝廷支出的界限,就是審計的界限。
「陛下聖明!」于謙俯首朗聲說道。
「陛下聖明。」
一片山呼海喝之聲,朱祁鈺甚至分不清楚這些臣子是真心還是溜鬚拍馬,他在位已經十五年,朝中已經沒有了反對的聲音,以致於朱祁鈺甚至會產生一絲迷茫
,自己這麼做,是對,是錯?
所以,他才要南巡,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