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學技術的人多了,紙不夠怎麼行!(第2/2 頁)
良版的鉛字印刷技術。這種技術雖源於古老的活字印刷,但卻更為先進,其字模不再由泥土製成,而是選用金屬材質打造而成。
這樣一來,不僅可以顯著延長字模的使用壽命,避免每次印刷後就需丟棄更換,而且這項技術借鑑了現代15世紀的鉛活字印刷術原理,經陳華審慎考量,被認為是最容易在此時空實現的印刷技術之一。按照預期,一旦啟用這種印刷術,一臺印刷機每日能印製多達四百張紙,對於陳華來說,這已相當可觀。只要有充足的工人和充足的字模儲備,就能大規模地進行圖書生產。
侯長史目睹這一幕,驚訝得瞠目結舌,要知道陳國目前仍在使用效率低下且操作不便的雕版印刷術。而眼前的活字印刷方式則展現出十足的靈活性,毛建地手中的字模尺寸各異,可根據實際需要任意組合排版。
“這…這絕對是惠及千秋萬代的偉大創舉!”侯長史從心底欽佩起陳華,這位曾經對陳華商業策略有所輕視的讀書人,此刻對其讚歎不已。
陳華對侯長史的反應並不覺得意外。此次引入的鉛字印刷術不僅採用了鉛質鑄模,而且他還參照現代標準設定了多種字號,如小四號、小五號等,確保字模種類豐富多樣。
此外,由於字號的不同,毛建地製造出的字模大小不一,適應各種排版需求。陳華繼續解釋道:“侯長史,有了這項技術,京州將不再受書籍短缺之苦,不過還有一個重要因素,那就是紙張。”
在建立印刷業的同時,陳華也未忽視造紙廠的建設。儘管造紙的基本工藝自古至今大致相同,關鍵在於機械裝置和人工操作的改進。受限於當前的動力來源,陳華只得利用水利、牛力甚至風力驅動,因此,少府監正在按照他的要求生產水利牛力磨漿機,以提高打漿工序的效率。
造紙過程主要包括脫膠、打漿、抄造和乾燥四個步驟,其中,透過蒸煮和浸泡的方式使原料在鹼液中纖維化,然後將纖維打成漿狀,再以篩網撈取漿液形成溼紙,最後進行乾燥處理。儘管目前陳華所需紙張量相對有限,但憑藉人力和畜力驅動的造紙廠,產出的紙張已能滿足京州現階段的需求,畢竟這是一個文化普及程度較低的時代。
義務教育之類的宏大願景暫時還無法實現,畢竟資金和教師資源都非常匱乏。目前,陳華能做的就是集中力量培養一批核心人才,然後再逐步推廣教育事業。
總的來說,此次引進的鉛字印刷技術對陳國來說無疑是一次印刷術的重大革新,即使在現代,鉛字印刷也沿用了很長時間,直到鐳射印刷技術出現才逐漸被淘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