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元清會戰三(第1/2 頁)
晴朗秋日,空氣清新,露珠遍地,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
盛京西大門,開城附近,柳河北岸,歷經兩個月長途跋涉的元軍主力駐紮於此地。
一群群馬匹在騎兵約束下,分批趕往河邊飲水。
一隊隊士兵忙著砍伐柴薪、收集飲水、推動大炮、運送彈藥。
軍營中的每一名小卒,都像機器上的螺絲釘一般,兢兢業業履行自己的工作職責。
一場戰役,激情只是短暫的瞬間,無聊繁瑣耗人心神的準備工作才是主旋律。
將軍們自然不用親身參與這些細枝末節,籌劃接下來的死鬥才是他們的任務。
成吉思汗的大帳扎的很靠前,已經可以聽到不時傳來的沉悶隆隆聲,那是重炮在怒吼。
清軍在開城南郊修築了前出防禦工事,用來偵查警戒敵情。
耗費無數人力物力,一路拉過來的大傢伙終於派上了用場。
前線戰況如何,鐵木真並不怎麼關心。反正都是些無聊的試探性攻防。
這位大元遠征軍團至高無上的統帥,正在為即將到來的決戰擬定方略。
“敵軍的佈置都打探清楚了嗎?”鐵木真一邊在地圖上勾勒出元軍各部駐紮地點和已經探明的清軍防線,一邊向剛剛進來帳篷的伯顏問道。
“回大汗,”伯顏行禮答道:“兒郎們盡心盡力,這兩天已經把周邊敵軍營頭大致摸了個遍。”
“清國皇帝坐鎮盛京,前線由圖海全權負責。”
“眼下開城附近清軍總兵力,約莫有二十一二萬人。”
“後方護衛康熙的,當也不會少於三萬。”
鐵木真起身,把炭筆丟到一旁:“料敵當從寬。前線便算他二十五萬,後方五萬。三十萬人,這應當是清國能動員的極限了。”
“我軍眼下中路二十七萬,北邊木華黎的偏師還有五萬。雙方實力相當,清軍又以逸待勞,有城池堡壘為依託。這是一場惡仗啊!”
人數一上去,補給就成了大問題。再好的官道,幾十萬雙腳踩上去,幾十萬匹馬踏過去,數以萬計的車輪碾過,甚至還有重炮通行,最後都免不了坑窪不平,輜重難行。
更何況東蒙古草原、科爾沁沙地很多時候根本就沒有什麼可以稱得上路的基礎設施。
為了讓將士們不至於餓肚子,也出於護佑中軍、防止敵軍偷襲的考慮,分兵就成了最好的選擇。
老鐵這次也是分做三路,各自相距幾十上百里路,減輕後勤壓力。
進入盛京地界後,沿著阜新方向行進的南路軍與中軍匯合,北路軍仍然並行,準備從東北方向插入盛京地界。
“大汗,何不命北路偏師渡河後南下,包抄開城之敵?”伯顏建議道。
“沒必要冒這個險,開城離盛京太近了。”鐵木真否定了伯顏的方案:“一個不慎,兩面夾擊之下,這路偏師就要崩潰。”
“便讓北路軍在右岸紮營休整,盯死盛京城。若是康熙不顧後方安危,非要把最後一點骨血拉出城助陣,便趁機突入,斷其後路。”
說罷,抽出腰間匕首,狠狠插在地圖上清軍巨流河東岸炮臺所在:“既然清軍已經擺好了陣勢,那便遂了他們的意,明日起拔,先把西岸開城拿下!”
第二日,巨流河,或者說日後的遼河左岸,清晨的陽光灑滿大地,迷霧在其中漂浮蕩漾。
大規模決戰尚未打響,雙方的大炮已經開始轟鳴。
廢棄的村莊、稀疏的白樺林、茂密的玉米地,不斷升起硝煙,和秋日的晨霧混合在一起,讓周圍的一切變得朦朧。
侍從拿來綢布,再次擦乾被露水沾溼的望遠鏡鏡片,而後迅速重新架好。
成吉思汗眯著眼睛,反覆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