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江上豪傑凌操(第2/4 頁)
凌操豪情滿腹,立即回道:“稟將軍,自天下離亂,豪傑並起,我便以俠義聚結少年,得千餘人,周旋於吳楚之地。長江水面,我年行數次,各處地勢瞭然於胸。關於長江防線,牛渚之外,第二處駐軍要地便是沙口堰。”
“沙口堰?”孫策還真沒聽過這個地方。
凌操介紹道:“此處又名揚浦,當利水由此匯入長江。劉繇部將張英率部駐守此地,以防袁術水軍揚帆順流於此而下。”
說到當利水,孫策恍然,大概猜出這裡是哪裡了,應該就是後世赫赫有名的當利口。
張英率軍把守在此地,是軍事上極為明智的一個部署。
張英這個名字在史書上並不出名,但絕對不能因此而小覷他,他只是遭遇了孫策的直接正面碾壓,沒有機會展示自己的才能。
事實上他的軍事眼光非常卓越,不然也不能擋住吳景、孫賁等人的連年進攻。
尤其張英選擇的揚浦這個駐兵地點,是軍事上至關重要的一處要地,與晉朝的武廟名將王濬不謀而合。
主持整個平吳大戰的晉朝龍驤將軍王濬正是在這裡揚帆順流而下,攻破了整個長江防線,然後將其更名為當利口。
所謂“王濬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
王濬的才氣自然不用多說,這可是王朝的開國名將,一統天下的武廟名臣。
張英跟他作出了相同的部署,守在揚浦,抗拒淮泗精兵多年,其軍事才能絕不容小覷。
孫策說道:“張英不除,遷延日久,若任其在當地修營建磊,恐終將成我心腹之患。”
凌操立即建言:“我在江上便曾聽聞將軍大軍在丹陽勢清掃叛逆,勢如破竹,威震江東。知道將軍麾下大軍主力在南方,旬日之間難以拔營向北。於是特率部前來助戰,幫將軍破敵。”
孫策眉毛一挑:“你有破敵之策?”
凌操重重點頭,豪情壯志奮發,指向長江水面:“將軍,劉繇初得江東,水軍亦並不強盛,主力皆在這牛渚營。我率部在揚浦探查了數日,確定在揚浦並無多少水軍。故而,張英把守此地用的是鐵索橫江之法,以數道粗大鐵索,鎖在當利水江面,以防水軍順流而下。”
“只要我率水師圍在江面,其必然擔憂我等突進當利水,截斷其東方糧道。此時將軍率部從南側出現,哪怕只有數百人,威脅到其當利水南岸鐵索捆綁之處,張英便無法坐住,不得不派兵來戰。”
聞言,孫策嘴角上揚,露出輕鬆的笑容。
這個部署很簡單,卻又非常致命,甚至比王濬的軍鋒還要犀利。
是凌操才幹遠勝王濬?
那自然不是,他只是一個勇冠三軍的悍將,跟王濬這種不世出之名將還是遠遠無法相提並論的。
他的部署比王濬還要凌厲無解的唯一原因就是孫策步騎主力已經順利突破了長江防線。
丹陽太守周尚的易幟,使整個江東鐵壁一般的防線上出現了無可挽救的一大片漏洞。
孫策只要率軍抵達當利水南岸,從陸上威脅到橫江的鐵索,將其砍斷沉入江底,當利水北岸的張英就陷入了兵法上的絕地。水師順江而下,可以輕鬆將其反包圍在長江旁邊的營地之中。
當營壘下方敵軍旌旗林立,江面上水師百舸橫江,處在包圍中的張英部下會深刻體會到霸王項羽在垓下的絕望。不用等大軍進攻,他們就人心四散了。
這一次孫策就沒有什麼緊迫壓力了,可以從容的圍困他們一個月兩個月。
糧草不足就足以擊潰守軍的所有意志。
凌操見孫策如此神情,便知自己的看法已經讓其意動,當即繼續勸道:“將軍,有水師相助,我軍在當利水南岸佔據地利,以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